氯气泄露处理方法

   2019-08-05 156
核心提示:氯气泄露处理方法

氯气泄漏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如下: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泄漏区域内是否有能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的危险化学品情况。

5、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

6、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7、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交通道路等情况。

8、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9、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安全防护

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四)生命救助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五)技术支持

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六)转移危险物品

    对事故现场和可能扩散区域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乙炔、氢气等危险化学品和易燃可燃物体,能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激烈反应或爆炸。

(七)现场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十)输转倒罐

    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烃泵倒罐、惰性气体置换、压力差倒罐等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十一)化学中和

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向罐体、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氯气导入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中,加入等容量的次氯酸钠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

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发生损坏或废旧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稀释降毒,做好后续处理工作。要严防流入河流、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防止造成污染。。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氨水等碱性溶液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②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③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空分技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空分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