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可能是最早认识到需要一种检测危险气体装置的工人。矿井中的气体组份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这其中遇到的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等,还包括氧气不足的情况。在有些情况下,甲烷也可能达到产生爆炸的浓度。由于甲烷没有任何的警报特性,在工人认识到危险发生时,甲烷就可能积聚到了立即爆炸的浓度。任何的火源的出现,比如工人的矿灯都会引起爆炸事故。第一个可燃气体指示器,Davy灯的出现,就为工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这种灯的变种现在仍然应用于矿井的安全检测领域。
一氧化碳是矿工们关心的重要危险之一。同样,它也由于缺乏警报特性常常会使工人在不知不觉中处于极为危险的浓度之下。使用一些小动物,像鸟、比如著名的"矿井金丝鸟"就成为在那个时代的定量检测有毒气体无可奈何的方法。后来又出现了测量一氧化碳的比色管,并且在存在这种危险气体的各种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以后又有了检测氧气浓度的比色管出现。
船舰上密闭空间存在有害气体的危险是对于发展现代气体检测装置的另一个刺激。1926年,火烧连营般的油船爆炸促使加利福尼亚的标油公司发起研制开发可燃气体直读指示器的工作。在1927年,OliverW.Johnson发明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可燃气体在一个铂丝上催化燃烧机理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即使是70年后的今天,在大多数密闭空间检测中用到的检测器仍然采用这种原理,当然,它们已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技术成分。1960年,第一代的电化学氧气传感器的发现很快使氧气的实时检测也出现在便携仪器之中。今天的工人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使用各种原理制造的检测管、检测仪随处可见。现在工人面临的问题是:对于特定的环境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对于进入密闭空间和在其中工作时的气体成分检测、管理有着两种主要的需求:一是对于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正确估计,二是制订对策以减少、控制或维持可能对工人构成威胁的危险气体的浓度。而在得出任何对策之前,就必须对与密闭空间有关和进入过程中的所有可能的危险气体组份进行估计及确认。
在一些密闭空间中,比如一个孔的大存储罐,现有知识所认识到的危险气体组份浓度可能很低。罐的体积较大,在进入之前,你无法完全控制和准确地描述整个空间的气体是否安全,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进入部位的气体组份得到了通风处理和检测,并且也仅仅预计到了经常遇到的危险情况(氧气不足、甲烷、硫化氢等等),而其它可能的危险,比如罐壁吸附物质的释放等等,也许会突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更为广泛的检测手段。
通过非特效测量得到的数据可能会相当复杂。在气体检测中经常使用的金属氧化型(MOS)就会对很多的化合物都具有反应,所以它得到的结果就很难说清楚。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已使我们可以得到原来需要大型、笨重的仪器才能获得的检测仪器。比如,配备多个传感器的复合式气体检测仪,现在也可以安装体积小巧的专门测量有机化合物蒸气的PID(光离子化检测器)。它可以在ppm级的水平上检测大多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对众多的有机溶剂和化合物发出超限警报。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特定密闭容器确定其中的危险气体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可以在随处可见的密闭空间中发生的致命事故的文献资料中查到主要的危险气体组份,包括:氧气(不足或过量),易燃易爆气体和蒸气,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硫化氢)。尽管还可能存在其它的有毒气体,但CO和H2S仍被认为是致命气体的祸首。但另一方面,尽管其它的有毒气体可能并不常见,但它们引起的危害可能更为致命,尤其可能对工人造成长期的身体损坏和生命威胁。
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关键就要预计可能存在的危险,然后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换句话说,当确定一个检测手段时,最主要的是要保证检测和防护足以对付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