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产电子气体不如人

   2011-01-20 中国化工报危丽琼1680
核心提示:中化新网讯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电子气体的用户曾经部分使用过国产的电子气体产品。但20世
中化新网讯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电子气体的用户曾经部分使用过国产的电子气体产品。但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了国内的电子气体行业。此后很多年,国内电子气体产业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国内使用的电子气体基本上由外商提供。


建议国家加强对该行业的管理和扶持。一方面从总体上把握行业发展情况,指导行业发展,搞好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合作,重点扶持几家做得好的企业,从资金、政策方面等给一些支持,让国内电子气体企业做大规模,降低成本。此外,希望国家的一些重点项目优先考虑采用国内电子气体产品。因为一些国人的消费观念总是认为国外的产品好,所以国内产品很难获得采用。如果有国家项目使用了这些产品,再向电子行业推广就有很强的优势。如果连本国的项目都不使用国产电子气体的话,国内电子气体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炜炜:我认为我国电子气体规模化和国产化需要从三方面加快发展。一是需要跨行业合作。据我了解,韩国在电子气体方面的发展近年来可谓突飞猛进。韩国在近8年来涌现了4家国内高纯氨制造厂,3家三氟化氮制造厂,2家硅烷厂,都已投产或即将投产。就行业支持而言,韩国本土的电子气体用户,如现代、三星等,不仅鼎力支持使用国产电子气,而且出钱出人,共同与气体生产企业建立检验检测手段,在气体公司建立质检中心。在这样的气氛下,纯化、检测、充装、物流、标准化、自动控制等各细分行业积极支持,各项技术不断协同配合,直接导致韩国电子气体成本急剧下降,质量大幅提高,产量稳步增长。


二是必须循序渐进。新兴的电子等行业对超纯气体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技术含量也确实与传统的气体供应大相径庭。因此必须坚持从易到难。以本公司为例,公司的指导思想是先从高纯、超纯气体入手,再以LED和太阳能等行业大量需求的超纯氨为重点,同时积极与气瓶制造企业联手落实气瓶处理环节等问题,在电子气体国产化的进程中争取试验一个成功一个。


三是还应避免无序竞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行业内,至少在电子气体发展的早期,协调行业成员分工协作,互通有无,为国产电子气体的开发生产树立整体形象。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气体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王少楠:国内电子气体生产商不能进入高端领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是电子气体的生产商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是国内电子气体产品的包装、储运未能和国际接轨;再次是发生质量事故时的赔付问题。总之,由于我国在电子气体领域内整体基础的落后,才形成了当今的被用户排斥的局面。国内电子气体生产商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会有几家公司能够在各个方面逐步实现和国际接轨,尤其是服务、包装、储运、理赔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微电子生产领域寻找供货机会,最终实现国产电子气体在高端市场的突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