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使用年限是一个复杂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既要保持母猪群足够年轻化,同时又要保留大量3~5胎母猪,其中如何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PigChamp* 对美国355家养猪场70多万头母猪群数据的最新分析表明,母猪平均更新率为53.55%。在许多繁殖群中,后备母猪和青年(头胎)母猪淘汰比例最高。2005~2010年的美国养猪业数据评估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母猪淘汰率显著增加。
目前通常应用全群淘汰率作为母猪留用率和使用年限管理效果的主要指标。但John Deen于2003年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依据胎次来淘汰母猪并非最佳方法,淘汰率也不一定是反映母猪存留问题的最佳指标。相反,他建议采用母猪群中已分娩数胎的年轻母猪的比例作为更适当的管理指标。将管理工作重点集中于提高猪群中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留用率的目标上,养猪场可从中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
高昂的代价
母猪周转率对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并与饲料消耗量和饲料费用有关。在商业产仔-育肥养猪场,母猪群饲料费用大约占总饲料费用的20%。由于繁殖失败或跛足导致母猪周转率提高,会增加空怀母猪消耗饲料的天数,同时也会扩大消耗饲料的后备母猪规模,而这些后备母猪也是需要耗料的。
假设美国平均母猪周转率大约为53%,将这一目标降低到42%~45%后对母猪群效率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生长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提高会对全群饲料转化率(HFC)产生很大影响。
周转率低于40%会使过多高龄母猪留在猪群,最终这会导致大量后备母猪进入种猪群,从而导致胎次分布中高龄母猪和青年母猪过多,而处于最佳胎次的母猪不足。将目标设定为进入繁殖群的后备母猪至少70%以上能达到第4胎,将有助于优化母猪群的留用率和盈利能力。
如果母猪更新率过高,会有很多后备母猪进入繁殖群,这会增加头胎母猪产仔猪的数量,影响繁殖群和生长群的生产性能。与经产母猪相比,头胎母猪窝产仔猪数通常较少,所产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也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低。除体重较轻外,研究还发现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断奶前生长速度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低12%~17%。这意味着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在断奶时和出栏时(24周龄)会分别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低1千克和6千克。将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寄养于经产母猪,以期提高断奶前生长速度这一做法的评估研究表明,这些仔猪生长速度一直落后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见图1)。
初生重低于1.2千克的仔猪占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的40%。此外,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死亡率较高,且对疾病易感性也较高(见图2)。
有研究表明,尽管头胎母猪可产生足量的初乳,但与经产母猪相比,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的抗体较少。整体而言,这些因素看起来似乎很小,但将其累积起来会影响后备母猪所产仔猪死亡率与上市体重,从而显著影响全群饲料效率。实际上,这些影响比母猪饲料利用对HFC的直接影响要大得多。
对后续猪群生产性能进行投资
后备母猪培育对母猪终身贡献能力的重要性通常被低估。有研究表明,为了让繁殖群内母猪终身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最大化,养猪场需要早在猪体重约18千克时就开始后备母猪培育工作。满足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有助于降低饲料费用(饲料费用占后备母猪总费用的70%),同时还可以延长它在繁殖群内的使用年限。通过稍微减缓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喂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包括氨基酸锌、铜和锰络合物(氨维乐-母猪),230日龄后备母猪能够达到生理成熟及135千克体重,并且骨架结构与体重的平衡更加完善。
肢蹄问题会降低母猪繁殖性能和盈利能力,青年母猪经常会因为肢蹄问题而被淘汰。猪群记录表明,因跛足而淘汰的头胎母猪占总淘汰头胎母猪的比例高达15%。跛足及其导致的应激还会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增加非繁殖天数、降低窝产仔猪数和减少断奶仔猪头数,从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力差使得母猪过早被淘汰出繁殖猪群,而跛足则会引发若干导致繁殖力变差的因素。培育中后备母猪蹄部病变发生率通常在15%~40%左右。炎性病变会引发疼痛和应激,从而直接影响繁殖性能。
生长与繁殖这两个生理过程天生地就与免疫系统紧密连接在一起。炎症影响营养素的分配,更多地流向免疫系统而更少用于生产。因此,最好能够预防诸如跛足和疾病等炎症状况的发生,因为它们会影响营养素利用并降低繁殖效率。
从西班牙5家养猪场获得的最新记录表明,向母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锌、锰和铜络合物(氨维乐-母猪),可大幅降低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因跛足和繁殖失败的淘汰率。最初,有42%的母猪在产第3胎前被淘汰。不到两年时间,这一数字降至23%,就是说青年母猪的留用率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
提高猪群内后备母猪留用率的另一关键在于维持母猪首个泌乳期体重。让后备母猪在第2或3次发情时体重达到135~150千克再配种,让母猪达到受胎、哺育一窝仔猪和重新配种所需的体重和成熟度。首次配种时体重不足135千克的母猪,前3胎总产仔猪数低于初配体重较重且更成熟的母猪。将成熟且身体结构合理的后备母猪转入繁殖群可提高它们达到第4胎的几率,这是母猪开始为养猪场赚钱的临界点。实际上,已有数据表明,增加3~6胎母猪的数量对猪群整体繁殖力有显著影响。
我们知道母猪必须达到第4胎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努力降低母猪群发生跛足,我们能够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然后,我们就能减少转入繁殖群的后备母猪数量。母猪跛足数减少、周转率降低后,养猪场就能够改善繁殖参数,包括泌乳期饲料采食量、仔猪断奶重、断奶仔猪数和分娩率。但生产性能改进最主要还是来自于减少了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数量,这些仔猪的生长-育肥生长性能是比较差的。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风险、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这些累积效应会对全群HFC和盈利能力产生巨大影响。
* 按淘汰母猪数+死亡母猪数计算的平均更新率。
作者:Mark Wilson博士 美国金宝公司猪繁殖生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