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2月19日电(记者文贻炜)在海拔高度3000-5500米的高原,未来矿山工人有望携带不到3公斤、利用锂电池的小型制氧机上山工作。在矿山隧道,工人也能在人造“氧吧”里提高工作效能。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高原特殊的缺氧环境,矿产开发难度重重。针对这一世界难题,中国科技人员开发生命保障氧气增补技术,加快青藏高原资源开发步伐。
12月18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这项由北京科技大学、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生命保障氧气增补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
目前,科技人员已在西部矿业锡铁山铅锌矿、那曲地区、风火山隧道、祁连山隧道等场所,开发出高原制氧装置、高原制氧站成套设备、室内增氧机以及便携式制氧机,形成了高原制氧系列装备。实践表明,该成果提高了人体血氧水平,降低了高原病发生率,改善了高原睡眠质量,证明有效地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课题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说,这一项目对中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青藏高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场,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长年致力于高原病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说,青藏高原蕴藏丰富的石油、有色金属等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国在开发氧气保障系统取得突破将加快高原矿产资源开发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