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2015年8月4日讯,中国的活禽市场对禽流感在禽只和人类之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未来有必要调整活禽供应链的结构,避免流行病的产生。
由Shahid G. Khokhar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最近在《应用家禽研究》杂志上发表,这项研究探讨了中国禽肉的供货渠道以及禽流感对供应链造成的威胁。
研究的作者们对高致病性的H7N9疫情进行了研究,该病毒于2013年开始向人类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称,这种类型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多数的感染患者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
该病毒和与家禽(或者由家禽污染的环境)的接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活禽市场。
中国禽肉供应链需要做出改变来遏制禽流感
中国需要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H7N9的蔓延,但是在禽肉供应链中,进行程序的实施和监管工作很难,因为供应链中小规模的生产商和交易商数量众多。因此,禽肉供应链需要做出改变来遏制禽流感。
中国的家禽行业主要基于传统的家禽养殖场和家庭散养等形式,但是大型的商品家禽农场近期已经成为新兴趋势,商品家禽农场的兴起对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鸡肉需求提供了帮助。中国的家禽行业增长迅猛,其中大型的农场现在的生产率和西方农场的生产率差别不大。
与生产方式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关注的运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从超市购买鸡肉,但是活禽市场仍旧是乡村地区主要的零售网点。消费者认为新近屠宰的家禽口感优于冷藏肉的口感。
小型的生产商为活禽市场供应了绝大多数的活禽,但是这些生产商对环境的影响控制不严,因此和大型商品禽只生产商相比,导致禽病出现的风险更高。生产商和活禽市场之间的中介机构和运输商一般也缺乏良好的卫生制度。
在活禽市场上,交易商在贩卖禽只的同时也进行禽只的宰杀、拔毛、去除内脏和加工。然而交易商在完成这些流程的时候通常不使用防护服或者其他的卫生手段。
当确认出现H7N9感染时,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是暂时性关闭活禽市场,彻底清理活禽市场,扑杀禽只以及妥善处理废物。
研究的作者称,广州有80%的家庭每年至少有一次通过活禽市场购买鸡肉,中国当局的另外一个调查研究表明,来自活禽市场的样本与屠宰场、农场或者野生鸟类的栖息地的样本相比而言更可能受到污染。这意味着疾病有极大的可能会传播给人类。
考虑到中国禽肉供应链以上的这些特点,研究的作者建议实施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指导方针,比如在休息日清理活禽市场、单独放置不同种类的家禽、清理家禽笼子以及穿着个人防护衣具。这种强化的生物安全措施成功地阻止了广州H7N9的蔓延。
活禽市场的工作人员和供应链的其他人员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培训,以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实施额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还需要更好的条例来保证他们遵守规则。
但是,研究的作者指出,这样的条例会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可能意味着只有大型的家禽生产商和交易商才能在市场中得以存活。研究的作者表示,在中国的家禽供应链推行更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总体上,该项研究作出了以下几条结论:
1.中国应该推广公私合作,营造对活禽市场供应链的生物安全认知。
2.小型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需要向政府部门进行登记,以便进行的抽查能够贯彻和管理生物安全的制度。
3.小型的零售商可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独立的屠宰区域和可进行中央控制的大规模合作屠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