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量孵化效果的指标
1、人孵蛋活胚率:照蛋后的活胚蛋数&pide;入孵蛋数x100%,指活胚蛋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91%以上。
2、标准受精率二受精蛋数&pide;入孵蛋数x100%,指受精蛋数占人孵蛋数的比例,一般在95%以上。
3、受精蛋孵化率二出雏数&pide;受精蛋数x100%,指出壳雏禽数占受精蛋比例,统计雏禽数应包括健、弱、残和死雏。一般在97%以上。
4、活胚蛋健苗率二健雏数&pide;活胚蛋数x100%,指健雏禽数占活胚蛋的比例,一般在95%以上。
5、人孵蛋出苗率二出雏数&pide;入孵蛋数x100%,指出壳雏禽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87%以上。
6、入孵蛋健苗率:健雏数&pide;人孵蛋数x100%,指健雏禽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85%以上。
7、健雏率二健康雏数(或售出雏数)&pide;总出雏数x100%。健雏是指精神良好,无明显肚脐愈合不良、无盲眼、无跛脚、无畸形残次、重量大于或等于该品种最低重量标准的健康鸡苗,一般在98.5%以上。
二、孵化期种蛋不同放置对孵化的影响
小头向上孵化的人孵蛋健苗率比正常低22.7%,如果验蛋不严,入孵蛋中有1%的种蛋是平放或小头向上孵化,则会导致孵化率下降0.1%---0.3%。
三、胚胎发育的检查与分析
每枚蛋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反映到胚胎发育上就有快慢差异,这在老年鸡蛋表现尤为明显,产蛋高峰期胚蛋质量好,差异就小,可见即使孵化条件得当,胚蛋发育特征也并不一定都与发育标准完全一样,一般按70%胚蛋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如70%胚胎已符合标准“蛋相”,10%的胚胎发育偏慢,约有20%的胚胎发育是偏快,则认为定温是适当的。若通过抽查分析,发现孵化用温偏高或偏低,将孵化用温在原基础上降低或升高O.I℃,孵化效果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在生产中必须要掌握胚蛋的三个典型“蛋相”,简述如下:
(1)孵化5天的胚蛋(黑眼) 正常:1/3的蛋面布有血管,可明显见到胚胎黑色的眼睛,俗称“黑眼、起珠”。异常:①受精率正常,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一般是温度较高。②受精率正常,发育略慢,死胎少。一般是温度偏低。③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其粘于壳上,散黄多,“白蛋多”。一般是种蛋贮存时间过长。④胚胎在小头发育。大头朝下。⑤胚胎发育参差不齐。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群。⑥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不集中,散黄蛋多,气室可动,系带受到剧烈震动或受冻(存放温度在O℃以下)。
(2)孵化10天的胚蛋 正常: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扰”——除气室外,整个蛋面均布满血管,正面血管粗,背面血管细。异常:①尿囊血管提前“合拢”,死亡率提高。孵化前期温度偏高。②尿囊血管“合拢”推迟,死亡率较低。温度偏低,湿度过大或种鸡偏老。③尿囊血管未“合拢”,小头尿囊血管充血严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温度过高。④尿囊血管未“合拢”,但不充血。温度过低,通风不良,翻蛋异常,种鸡偏老或营养不全。⑤胚胎发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机内温差大,局部超温。⑥胚胎发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贮存时间明显不一。⑦头位于小头。一般是大头向下。⑧孵蛋爆裂,散发恶臭气味。脏蛋或孵化环境污染。
(3)孵化17天的胚蛋 正常:以小头对准光源照蛋,小头再也看不到发亮部分或仅有少许发亮。俗称“封门”。异常:①“封门”延迟,气室小。温度偏低或湿度偏高。②“封门”提前,血管充血。温
度偏高。③不“封门”。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正常,种鸡偏老,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
四、出雏期间的观察
胚蛋正常的啄壳、出壳时间和比例,详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胚蛋的啄壳 高峰是19.5天左右,出壳高峰是20天左右。
1、啄壳情况的检查
(1)啄壳时间 与出雏高峰时间一样,某种禽蛋的啄壳时间也应是相对恒定的,若出雏高峰提前或推迟,预示着用温可能偏高或偏低。
(2)啄口位置与形状 啄口位置应在蛋的中线与钝端之间,啄口呈“梅花’’状清洁小裂缝。若在小头啄壳,说明胎位不正;若啄壳的位置在钝端痕高的地方,说明雏鸡通过小的气室来啄壳,可能湿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用温不当。
2、出雏情况的检查
(1)出雏高峰时间检查 若出雏高峰期比正常提前或推迟,可能用温偏高或偏低。无明显的出雏高峰期,这可能与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龄的种鸡等有关。
(2)出壳鸡检查 观察雏鸡活力及结实程度,体重大小,卵黄吸收情况,绒毛色泽、长短及整治度,喙、脚、跗部的表现。
①绒毛“胶毛”。一般为温度过高过低、蛋贮存期过长或翻蛋异常。
②雏鸡出壳拖延、软弱无力、腹大、脐收不全、“胶毛”。用温偏低或湿度过大。
③鸡雏干瘪,有的肠管充血拖在外面,卵黄吸收不良。一般是整个孵化期用温偏高。
④雏鸡出现无头颅、瞎眼、弯趾、鹦鸪喙、关节肿大等畸形症状。与遗传、早期高温孵化或营养缺乏有关。
⑤腿脚皱缩、腿部静脉血管突出或口内组织色深且异常干燥。出雏机湿度太低以及雏鸡在出雏机内所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脱水症状。
⑥跗部色红。出壳困难的表现。
⑦雏鸡喘息。温度过高、缺氧或传染病。
五、胚胎死枉原因
1、影响因素
很少去追究孵化技术以外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上孵化成绩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种鸡质量、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第一、二因素决定孵化蛋质量,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第三因素就是影响孵化效果的关键。
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3-5天,死亡原因是:3~5天正是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时期,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稍有不适,便影响一些弱胚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天以后,原因是此时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时期,胚胎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大、自温剧增,对孵化环境要求高,若通风换气不良、散热不好将会进一步加大胚胎死亡。孵化期其他时间胚胎死亡,主要是受胚胎生活力的强弱影响。
2、孵化各期胚胎死亡原因
(1)前期死亡:种蛋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营养:主要是缺维生素A、B:、E、K和生物素;疾病:感染白痢,伤寒;种蛋贮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受冻;种蛋熏蒸消毒不当;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种蛋受污染;翻蛋不足。
(2)中期死亡: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营养:维生素B,或硒缺乏症缺维生素时多出现水肿现象;疾病:感染白痢,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传支等;孵化:污蛋未消毒,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3)后期死亡:种鸡的营养水平差,如缺乏维生素Bi2、D,、E、叶酸或泛酸、钙、磷、锰、锌或硒缺乏;蛋贮放太久;细菌污染;小头朝上孵化;翻蛋次数不够;温度、湿度不当;通风不足;转蛋时种蛋受寒;细菌污染。
(4)啄壳后死亡:若洞口多粘液,主要是高温高湿;出雏期通风不良;在胚胎利用蛋白时遇到高温,蛋白未吸收完,尿囊合拢不良,卵黄未进入腹腔;移盘时温度骤降;种鸡健康状况不良(感染新城,传支,白痢,伤寒或副伤寒等);小头向上孵化;头两周内未转蛋;转蛋时将蛋碰裂,18~20天孵化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5)已啄壳但雏鸡无力出壳:种蛋贮放太久;人孵时小头朝上;孵化器内温度太高或湿度太低或翻蛋次数不够;种鸡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不足。
六、孵化条件不当对孵化效果影响与分析
1、温度偏低
孵化温度偏低,将延长种蛋的孵化时间,胚胎发育迟缓,气室偏小,胚胎死亡率相应增加,初生雏鸡质量下降。解剖死胚主要特征为全身贫血、胚膜和内壳膜粘连、尿囊充血、心脏肥大、卵黄呈绿色,残留胶状蛋白等,与一般条件下相比,温度偏低会较多和较明显地见到头部皮下和颈部肌肉水肿,在许多情况下,有类似血肿的明显出血,在切开皮肤时,可见皮下有粘液的集聚。小鸡表现为:脐带愈合不好,体弱、站不稳腹部膨大,在蛋壳中常见有残留未被利用的蛋白和胎粪。
在孵化的任何日龄对胚蛋长久和强烈低温时,胚胎会进入特殊的假死状态,最终死亡。低温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与胚龄、持续时间和温度降低的程度密切相关,胚龄越小影响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2、温度偏高
在尿囊合扰之前的孵化温度偏高能促进胚胎的生长和发育,但在尿囊合扰之后的高温会抑制胚胎的生长和发育。当孵化温度超过42~C,胚胎在2~3小时死亡,如头两天孵化温度过高,在第5~6天出现粘壳胚蛋较多,畸形增多;在第3—5天孵化温度过高,尿囊“合拢”提前;在长久的过热条件下,幼雏的啄壳和出壳提前开始,有时可提前到第18天,但出壳不整齐,出雏时间要拖长;若短期强烈温度偏高,尿囊合扰提前,尿囊血液呈暗黑色,解剖19天后的胚蛋可见皮肤、肝、脑和肾有点状出血,胚胎的错位增多,多为头弯在左翅下或两腿间。在孵化后期长时间温度偏高时,将使幼雏收脐未完全已出壳,出雏较早但出雏持续时间延长,破壳后死亡多,解剖可见卵黄囊大而未被吸入腹腔,剩余尚未被利用的粘稠的蛋白,色浅黄,头和足位置不正,皮肤、卵黄囊、心脏、肾脏和肠充血,肝多呈暗红色,充满血液。
温度偏高所孵出的雏鸡一般表现为:体型瘦小,许多雏鸡脐环扩大,卵黄 囊收缩不完全(钉脐)的比例增大。
3、湿度过高
湿度过高时,胚胎发育迟缓,胚蛋失重不足(1-18天正常失重率为10.3~13.5%)常见现象有胚蛋气室小、尿囊合拢迟缓、雏鸡精神不振,腹部膨胀、绒毛较长、脐部愈合不良,很多雏禽陆续死亡于出壳后一周之内。闷死在蛋壳里的幼雏,粘液包裹着幼雏的喙或从啄壳部位溢出,并迅速干涸,从而使胚胎窒息死亡,或啄和头部绒毛与蛋壳粘连,使雏禽头部不能活动。啄壳时洞口粘液多、喙粘在壳上,解剖常见蛋中仍留有羊水、尿囊液和未被利用的蛋白,卵黄呈绿色,胃、肠充满粘性的液体。
4、湿度偏低
湿度过低时,胚胎生长发育稍加快,出壳时间提前,胚胎死亡率与相对湿度偏低的程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低,胚胎死亡率越高。蛋内水分蒸发过快,气室增大,啄壳部往往在靠近禽蛋的中央处(正常为1/3处),雏鸡表现为:体型瘦小,绒毛较短且干燥无光泽、发黄、有时粘壳,这些症状和过热的结果相似。剖解死胚可见羊水完全消失,绒毛干燥,卵黄粘滞。此外,由于缺少羊水的润滑作用,雏禽难于围绕蛋的纵轴翻转,小雏难于破壳出来,以使助产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啄壳会导致尚未萎缩的尿囊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出血,常见蛋壳干燥,有出血的痕迹。
5、通风不良
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要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人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当孵化机内含氧量低于21%时,每降低1%的含氧量,孵化率将降低5%左右。含氧量高于21%,也会降低孵化率。若出现机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5%时(应保持在0.2%左右),将对孵化率产生影响,高于2%,孵化率急剧下降,超过5%时,孵化率为零。
通风换气,温度和湿度三者有密切的关系。通风换气增大时,对温度、湿度均为降低;通风换气不良时,机内外空气不流通,湿度增高,当环境温度增高时,易出现超温,冷却频繁,对温度均匀性有影响。通风换气与胚胎二者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孵化过程中,胚胎除了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外,还不断与外界进行热能交换。尤其孵化后期,胚胎代谢热随胚龄不断增大,如果热量散不出去,机内集温过高,将严重影响胚胎正常发育,以至引起胚胎死亡率加大。例如,人孵第19天产生的热量是第四天的230倍左右。因此,在孵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室内和孵化器的通风换气。
通风不良主要导致胚胎发生氧饥饿,当胚胎在严重氧饥饿条件下呼吸停止C02在体内积聚。低浓度氧气对胚胎死亡率的影响:作用时的胚龄越大,死亡率越高,作用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解剖常见胎位异常增多,足盘在头颈部上面,啄壳部位多在中腰线或小头啄壳,羊水中有血液,内脏充血、尿囊血管充满血液,皮肤和其它器官充血、出血与急性过热相似。雏鸡出壳不集中,雏鸡不能站立,蛋壳易粘绒毛。
6、翻蛋不正常和翻蛋不够
翻蛋不正常和翻蛋不够的结果:蛋黄粘于壳膜上,合扰时尿囊不能包围蛋白,到后期影响蛋白的吸收。如翻蛋不够多表现为:产生更多的缺陷鸡如:跛脚、蛋白吸收不良等,早期的死亡增多;如后期翻蛋过多,同时出增加胚蛋的死亡。
七、种蛋质量影响分析
1、胚胎营养不良
在胚胎发育中,由于禽蛋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或过量以致新陈代谢受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胚胎发育异常胚胎营养不良时,胚胎生长严重受阻,胚体发育不均衡,腿短小,头膨大,肢骨弯曲关节粗大而变形,皮肤严重水肿,羽毛发育不良,蛋白和卵黄不能被充分利用,通常还表现为卵黄稠密,粘污、羊膜腔内含有粘性胶状液体。
2、氨基酸过多症
过量的氨基酸,会使胚胎出现脑的各部分发育不均衡,喙发育异常(短或弯曲)肢和脊椎弯曲,躯干缩短以及内脏器官外露等。
3、维生素A缺乏
种鸡维生素A缺乏时,种蛋的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维生素A的缺乏程度与胚胎死亡率成正比例。维生素A如严重缺乏时,胚胎发育迟缓,在孵化后期死亡的胚胎中,可见皮肤或羽毛有色素沉着、失去光泽、眼肿胀、呼吸道,消化道上皮角质化,出壳延长,幼雏中出现许多弱雏,常见有结膜炎、眼结膜粘连、鼻腔内充满粘液等症状。雏禽在育雏的最初几天内,淘汰率增加,主要是因为对传染病敏感性提高以及外界环境不良影响的抵抗力降低引起的。
4、维生素B2缺乏
维生素B2缺乏时,鲜蛋表现为蛋白稀薄,蛋壳粗糙,最特殊症状表现在第10-13天出现死亡高峰,活胚发育迟缓,第13天至21天的死亡率也很高。剖视死胎可见胚胎营养不良,躯体细小、关节明显变形。颈弯曲,绒毛萎缩、脑浮肿。雏禽体质差,淘汰率明显剧增,主要表现为颈、脚麻痹,鹰爪趾、体质软弱等。
5、维生素D缺乏症
当种鸡缺乏维生素D时,死胚主要表现为皮肤水肿、肾肥大。雏禽为出壳拖延,体质软弱。
6、蛋白中毒
表现为鲜蛋蛋白稀、蛋黄流动。19天死亡率增高。胚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脚短而弯曲,腿关节变粗,婴鹉喙,弱雏增多,颈脚麻痹。
7、维生素E缺乏症
当种鸡缺少维生素E时,胚胎发育的最初几天起,生长缓慢。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异常,至使孵化的第7天死亡率增加。卵黄囊内的中胚层扩大,从而出现淤血和急性出血,最终死亡,在孵化的后期也出现死亡率增高。常见眼的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出血,角膜产生斑点,从而导致出壳的幼雏失明。此外,幼雏呆滞,骨骼肌发育不良,胃肠道弛缓。
营养性胚胎病其症状的重要特征是:骨骼早期发生变形,软骨,因而产生胚胎肢体短缩,骨骼发育明显受阻。与此同时,其他组织器官发育异常,如羊水稠度高,蛋白、蛋黄利用不完全,皮肤水肿、结节状绒毛。形态学上表现为,胚体小,两肢短缩,关节肿大畸形,骨干弯曲,颅骨开裂,颈弯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