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非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说到底都离不开“气”,老百姓过日子,讲究个精打细算,究竟哪套方案更“接气”,本报记者也走访了杭城三户不同类型的居民家庭,为大家算了本账。
家中难得开伙的小两口:
每月多交个位数,可忽略不计
85后小罗,和妻子都是新杭州人,为了上班方便在市中心付了首付,买了套50余方的二手房,作为过渡。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小罗两口子平时很少开伙,基本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或者去外面吃。家中用的是电热水器,每天除了固定要用燃气烧开水,顶多也就晚上饿了煮点夜宵。
说起家里的气费开销,小罗之前确实没仔细算过,“真的不多,很少”。
看了记者给他算的两个方案,平摊到每月,相当于每月比现在多交了4元多,他笑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上有老下有小,跨进第二阶梯:
比现在要多交三成
和杭城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家住城北的何先生家,就是属于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夫妻俩工作都很忙碌,平时家里两位老人帮着照顾儿子,每天一日三餐准时开伙。
何先生夫妻俩符合“单独”政策,去年家里又添了一口人,于是三代同堂6口人,用气量自然就上去了。
这么一算,对迈入第二阶梯的何先生一家来说,他更倾向方案二。虽说,一年的气费比现在要多了将近三成,但该用的还是得用。
不过,居民用气用户用气地址对应的户籍人口多于4人的,每增加1人,相应增加年用气量60立方米。
家里装着地暖的他:
肉痛,比现在要多交近一倍气费
为了让家人冬天住得舒服些,张先生一直想在新房装地暖。2013年终于如愿,他在市区买了套近100方的房子,装了燃气地暖。
当时朋友也提醒过他,比较“烧钱”。
张先生说,他家实际地暖覆盖的面积大约40多平方米,“冬季天冷的时候一般有4个月时间会用到地暖,一般情况下都是24小时开着。”
这4个月里,张先生家的天然气费用高达每月1100多元,月用气量为458.3立方米,这么一算,他家一个冬季的用气量,相当于杭城10户普通居民一年的用气量。
而按照新方案一算,张先生一下愣了:无论哪个方案,他每年都要多支出近一倍的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