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老师评价:制氧原理正确 氧气并非越纯越好
周老先生演示的制氧设备,虽然能持续地冒气泡,但跑出来真的是氧气吗?杭州网记者随即请教了曾经在树兰中学教授科学课的骆老师,听听她对这套制氧机的评价。
骆老师说,制氧其实并不难,价格也不贵,很多化学药品加点催化剂都可以做到。“过氧碳酸钠也是可以的,而像我们中学用得比较多的是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加上催化剂二氧化锰,连水都不要,放在一起就可以产生氧气了。”
与制氧相比,其实收集氧气更讲究,因为需要去除杂质。骆老师表扬了周老先生的双矿泉水瓶做法,因为这样出来的氧气比较干净。她告诉杭州网记者,专业上这种方法属于“排水法”。
不过,骆老师建议大家别吸纯氧,“氧气中混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才能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吸纯氧对身体反而不好。”而周老先生的这套制氧设备,产生的氧气纯度究竟有多高,骆老师表示需要进一步检验后才知道。
吸氧小贴士
- 当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容易造成大脑缺氧。有关专家认为,城市中至少有10%的人处于缺氧状态。这10%的人包括:一是生活于环境氧不足地方的人;二是消耗脑力太多的人;三是患缺氧性疾病的人。
- 氧气流须经过湿化瓶,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 每天吸氧不得超过1小时,以防产生氧自由基危害健康。
- 吸氧使用的鼻导管,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通畅,每天更换两次,煮沸消毒10分钟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吸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