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言】上世纪70年代,沈鼓靠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起步。经过一代代技术人员的努力,原先引进的技术已被全部“扔掉”,代之以200多项崭新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论是合资还是引进技术,都不会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技术创新才是关键所在。
“中标靠的是综合实力,但前沿谈判也很重要”
实际上,沈鼓的“德州战役”早在签订协议之前就已打响。
2002年,山东华鲁恒升公司投资13.7亿元进行大型氮肥装置技术改造。这是我国以煤代油战略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而4万空分压缩机组正是这套装置的“心脏”。7月,华鲁恒升正式对外招标。
机不可失!王英杰和王广兰被沈鼓选为“开路先锋”,南下德州“抢项目”。
但是,她们的对手实力雄厚,既有跨国公司,也有合资企业。
对她们更为不利的是,沈鼓仅有生产1.8万空分的“履历”,4万空分一直是国内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峰。而在风机行业,人们更习惯于“用业绩说话”。
“当用户看到沈鼓的技术专家竟然是两名年轻的女设计师时,目光里多少有些怀疑,甚至冷落。”王英杰回忆说。长期以来,这一领域通常是男性的天下。
“没有4万空分的业绩,不等于没有实力。”白天,她们满面笑容地做说服、交流工作,不厌其烦地向用户介绍沈鼓的实力。晚上,她们在招待所“抠”机组性能、流程参数、技术说明等资料细节,为第二天的攻关做准备。
短短两个月中,王英杰、王广兰八下德州。她们以女人特有的细腻与真诚,认真地做着每一场技术交流。她们拿定了主意:即使谈判不成功,也要帮用户多了解技术细节,使用户和外商谈判不至于吃亏。
渐渐地,华鲁恒升被沈鼓的诚意和势在必得的气势打动了,逐渐向国产化方向倾斜。
在两个月中,她们进行了30多次技术报价,材料打印出来有4米高。
最终,沈鼓集团得到了足以影响其未来发展的8400万元购机合同。
“中标靠的是综合实力,但前沿谈判也很重要。如今的设计人员并不是埋头苦干就行,也必须有市场意识和谈判艺术。”王英杰说。
【记者感言】短短几年中,“金花”们不仅迅速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大型项目设计的主导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实现了角色转变。她们不再困守书房,而是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时时处处想的是企业形象,一言一行争的是用户的信任。市场意识、竞争观念的确立,使她们由纯粹的技术人员转变为专家型市场开拓者。
“没什么过不了的关,没什么吃不了的苦”
2002年10月15日,辽宁大剧院,沈鼓集团专门为德州项目举行了“誓师大会”。
华鲁恒升总经理杨振峰的演说坦率而又沉重:“这个项目对其他厂来说,也许只是个形象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个生与死的问题。搞砸了,我们就将在中国的化工行业中消失。”
实际上,这个项目对沈鼓同样生死攸关。成功了,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可观的效益;失败了,公司可能永远不能涉足化工行业大空分压缩机领域。
只许成功———华鲁恒升和沈鼓别无选择。
“我们承受住了压力,我们也证实了自己。”王英杰说。尽管她在听到自己成为项目牵头人时,曾经因抑制不住的激动而暂时离开了会场。
要强、坚韧、好学———这些词汇在同事们对“五朵金花”的评价中高频闪现。
稍微浏览一下她们的成长轨迹,就可以看出这些评价是否偏颇。
作为“五朵金花”的大姐,沈鼓集团设计部仪控室主任王英杰刚进沈鼓时只有中专学历。第二年,她就考取了东北大学专科升本科。毕业时,她不仅取得了工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名列全系第一。如今,正在学习MBA课程的王英杰早已成为教授级专家。
张玉珠也走过了相似的历程。技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车间当工人。两年后,她考取了沈鼓职工大学,学习透平压缩机专业,由于成绩优异而被分配到设计部工作。她从一个个项目开始干起,很快就成为了技术骨干,挑起了大梁。
最年轻的两朵“金花”葛丽玲和严鸿,1996年大学毕业,2000年成为主导设计师,2002年就担负起冲击“中国制造”巅峰重任。
对于五姐妹来说,企业就是一个大学校,而每个项目就是一场考试。沈鼓之所以挑选了她们作为主导设计师,正因为她们在一场场“考试”中的出色表现。
接到德州项目的“考题”后,五姐妹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假期。她们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国际同行五六个月才能完成的设计任务。这一项目涉及3家设计院、几十家供货商,但“金花”还是圆满地完成了协调工作。
为了使数据计算精确无误,负责空压主机主导设计的王广兰,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就昼夜伏案演算、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在一个多月后完成了精确计算。
负责氮压机主导设计的张玉珠,白天在厂里忙活,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加点。她的家简直成了第二设计室,图纸、资料铺了满床满地,以致丈夫只能睡在沙发上。
“没什么过不了的关,没什么吃不了的苦。”负责氨冷冻机主导设计的严鸿,经历了丈夫病逝的剧痛,还是迅速地振作了起来。她把悲痛化为工作激情,努力让每个设计环节更加完善。仅用了两个月,就拿出了优秀的设计方案。
尽管在设计中遇到了不少的难关,但在她们自己的努力和老专家的帮助下,“拦路虎”被一一剪除。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华鲁恒升对五姐妹的心血———4万空分压缩机非常满意。他们表示,如果将来要上第二套设备,还要交给沈鼓。至于目前这套机组,“就做你们的广告吧”。
【记者感言】直到“誓师大会”两个月后的第一次技术协调会上,大家才赫然发现,5位主导设计师竟是清一色的女性。最初选择主导设计师时,沈鼓只是把各分机组最优秀的研发人员召集到一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她们凭的是自己的努力与实力。成功,是一种积累。
“有的人的确可以一心放在工作上,天天从早干到晚,家里都可以完全不管。但我做不到”
“有的人的确可以一心放在工作上,天天从早干到晚,家里都可以完全不管。但我做不到。”王广兰说。
她15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三。除非出差,否则,不管回家多晚,王广兰都要给女儿做做按摩。把牙膏给女儿挤好,把洗脚水端到做功课的女儿脚下。
无疑,五姐妹都是优秀的女工程师。但是,她们同时也是母亲、妻子、女儿和儿媳,她们同样需要抚育孩子,照顾丈夫,孝敬父母。
在接到德州项目时,“五朵金花”都已成为母亲。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还不到两岁,正是家庭最需要她们的时候。
“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心里总在平衡来平衡去。不能说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只是尽力去做吧。”提起自己的孩子,葛丽玲就有些内疚。
2002年国庆节,葛丽玲在设计上遇到了“拦路虎”,几天连续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脑子里满是数字。一天,快到晚上九点她才想起去接孩子。
按习惯,她抱着孩子边走边思考着设计问题。上楼梯时,她竟不小心一脚踩空,孩子和她都滚了下去。她以母亲的本能去护孩子,但由于几天连续加班,她连抱孩子的力气都没有,竟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吓坏了的孩子边哭边喊:“妈妈,快起来!”幸运的是,孩子没有摔坏。
像葛丽玲一样,“五朵金花”多少都有点愧对家人。为了如期交出优秀的设计,她们将孩子托付给了家人或保姆看管。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角色。
就在德州项目期间,恰逢王英杰公公的66岁大寿。她请了半天假,在厨房里忙了两个多小时,做出了3桌菜招待30多位客人。
王广兰的女儿爱吃母亲做的菜。有空时,王广兰总不忘炒几个拿手菜,“犒劳”也算补偿家人。
同样,一有空,严鸿就教儿子速算和唐诗。如今,4岁多的儿子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唐诗朗朗上口,甚至已能阅读简单的文章。葛丽玲也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做做户外运动,教孩子读书……
“不同的角色可以激发一个人多方面的潜能,体现多方面的价值,而单一角色对于女性来说总是不完整的。”王广兰说,她宁愿承受这种“双重角色”的人生压力,也不愿失去“女人味”。
【记者感言】知识高地的“五朵金花”,并不是只顾工作、不顾家庭亲情的“无情之花”。与当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女性一样,五姐妹集职业妇女和家庭主妇的双重角色于一身,并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既是可敬可佩的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又是可亲可爱的营造和谐家庭的良母贤妻。(沈刚 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