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中标企业热情减退 受美低价威胁

   2014-03-19 990
核心提示:在2012年3月,我国迈出了中国页岩气革命的第一步,国土资源部宣布,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65亿立方米,但由于种种原因,向这个
 在2012年3月,我国迈出了中国页岩气革命的第一步,国土资源部宣布,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65亿立方米,但由于种种原因,向这个目标冲击的努力却已面临完不成的风险。
  据上述人士透露,这主要是经历两次页岩气投标后,中央多个部委陆续对相关企业的进程进行了摸底和评估,“发现很多企业存在技术实力薄、缺少相应的人才和装备储备,有的甚至是只是在资本市场玩概念”;而中石油、中石化等虽已成功投产,但其现有产量远远无法达到目标。
  与之对比,美国页岩气开发却已令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工业压力倍增,“美国天然气价格只有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甚至更低,这对全球化工业都很有巨大冲击”。中国现在是全球重要的化工生产大国,受美国影响将可能更大。
  “现在赢创、陶氏等巨头正在商议对策,中石化甚至已经与美国公司议定采购相关化工组分的协议。”有跨国巨头高层说。
  页岩气完败?
  2011年,国土资源部组织第一轮页岩气招标共计4个区块,其中中石化中标渝黔南川区块、河南煤层气公司中标渝黔湘秀山区块;2012年又进行了第二轮招标,19个区块中有17个被国有企业竞走,民营企业中只有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拿下了贵州凤冈页岩气二区块和三区块。
  按照中标合同,各中标企业应在取得勘查许可证半年内启动勘查施工活动。
  然而,在2013年6月和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贵州省等组织了几次开发进展汇报会,结果仅有一两家企业的勘探工作取得进展,大部分企业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主要是企业怕风险,第二轮中标企业报价太高。”上述能源业内人士坦言。
  据了解,在第二轮招标中,单个区块的勘探投入最高竟达17亿元以上,重庆能投、华电湖北及华电煤业的出价比中石化首轮招标时价格多出一倍,甚至两倍。“即便该区块开发获得成功,其生产成本、运营成本、输送成本及销售费用都将达到惊人的数字。”中石化勘探研究院专家坦言。
  他指出,在国内天然气销售门站价格仍维持在3元/立方米以下时,“这绝对是亏损的买卖”。
  这些区块落到相关企业手中后,又遭遇更大的麻烦——“中国的地质状态无法直接复制美国经验,最初的香饽饽现在却砸到手中了”,有知情人士评价。
  该人士表示,与美国一马平川的开采环境不同,中国西南部地区页岩气开采是在崇山峻岭中进行,给企业了解地质构造形成很大困难。
  不可否认,在页岩气开采的地质条件方面,美国的开采条件大大优于中国。美国大部分在平原,分布稳定并且埋藏浅,相比之下,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则大都分布在西南部山区,3000米属于浅层,一般都达到4000~6000米。因此,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和设备主要针对3000米及以上,并不能直接适用于中国市场。
  这意味着热闹数年的中国页岩气热潮或将进入低谷,但也有不同意见人士认为:今年3月中石化宣布在重庆涪陵形成50亿立方米/年的页岩气产能、中海油和中石油也已经进入了钻井和生产阶段。
  然而,多数专家却认为,通过页岩气引入民企的道路已经失败。
  美国“低价气”的威胁
  中国的页岩气遭遇尴尬时,中国化工业也同样危机--美国页岩气资产大规模开发后,大量低价气涌入市场,令此前衰败的美国化工业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国页岩气价格廉价,导致过去以原油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转用天然气为原料,“由于天然气可以做低碳组分,会大大降低美国化工业的成本,因此对我们冲击很大”,上述跨国巨头高层说
  据了解,“低碳组分”主要是指C4以下的组分,大量用于烯烃等化工原料中,过去的化工业往往用原油做原料加工;然而随着廉价气的出现,令美国化工业成本骤降。在2011年前后,美国当地丙烷价格甚至跌至300元/吨,而同期中国内地丙烷却高达1400元/吨。
  丙烷,也称液化石油气(LPG),来自处理后的原油、天然气或炼厂气,通常为气态,可压缩成液态便于运输。液化石油气可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和燃料。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的迅猛发展,丙烷供应量大幅增加。美国丙烷相对国际其他市场上的丙烷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而且来自天然气分离装置的丙烷较炼厂丙烷纯度更高,更符合化工生产的需求。
  正因如此,2014年3月12日,中石化与美国菲利普66公司举行丙烷长期购销合同签字仪式。
  “本次合作是中国石化与菲利普66公司一次互利共赢的合作。合同的签署,扩大了中国石化与美国企业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石化多元化化工原料供应渠道,将对中国石化化工结构调整起到有益作用。”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表示。
  而更多的民企老板更是计划纷纷去美国设厂,谋划自己的发财美梦。
  “美国政府不同意页岩气对华出口,但我们可以通过下游产品它们出口的中国。”有浙江民企老板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