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作为租户的施耐德,只要按照每个月的水电煤气账单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可。但施耐德的决策者们发现,这里面有点儿什么不太对。“没有人会去考量一张5万欧元的电费账单是怎么形成的,比如有的人离开房间时,会忘记关灯、关空调,因为付钱的不是他们自己。”
而作为公司一方,也不会对这张账单给予太多的关注,“相比之下,营销人员如果请客户吃饭花去200欧元,则会被质疑。”
成本无疑是个好的切入口,通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能耗,最终降低排放,这条路径对于施耐德来说是最为可行的。
“管理也就意味着你要知道它发生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细节,然后去控制它。”戴博睿说。
实施能耗监控是第一步,平衡计分卡之父罗伯特·卡普兰说,你无法管理你无法测量的指标。
正是遵循这一原则,HIVE大楼将所有的电力和热力仪表都安装到最靠近耗能设备的地方,每隔十分钟,相应的能耗数据会被传输到能源监测门户,性能报告随之生成,如有任何功能失常的情况,也会及时被识别出来。
众筹式收集信息+个性化方案
能效管理使得HIVE每年的耗能量迅速降低,2009年,其每平方米的年耗能量为150kWh,2010年,降至110kWh,2012年,又降至78kWh。降幅直逼50%。
这样的数字背后,是没有对楼宇进行任何改变,即注意力只放在对能源的使用和改良方法上。戴博睿说,合适的人、合适的方法,以及合适的设计是变化发生的推动因素。专职的能源经理持续对楼宇进行关注,目标是降低能耗和CO2的排放量,创新型和适应所有使用者习惯的改善建议源源不断地从能源经理那里发出。
在总面积35000平方米的楼宇内,所有与能源相关的系统,都有同一套架构,它意味着这些系统“说同样一种语言”,视频监控、门禁控制、电力和热力仪表等能够互联互通。比如,系统能够实现这样的情境,即房间的使用者能够通过简单的墙壁安装式或者无线遥控器,调节百叶窗、照明和空调,为自己创造最为舒适的办公环境。
员工被引导着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到整个能效管理的过程中去。事实上,持续监测和覆盖更大范围,才能获得空间能耗的具体数字,从而进行改进和优化。1850个RFID芯片被安装到所有楼内人员的胸卡内,遍布在楼宇内的传感器会收集芯片持有者的能源使用信息。
施耐德希望员工能够充分地利用技术,并且降低其工作对环境的影响。数据不仅仅是被收集上去制作报告,它也能够被员工实时查询到。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能耗、耗水量、垃圾产生量等有直接的了解。通过对数据的关注,人们提升了认知,改变了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