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串门 4岁男童被氧气瓶砸伤

   2014-02-20 1930
核心提示:父亲黄建华在NICU看望昏迷中的川川【阅读提示】4岁,本是活蹦乱跳的年纪,但一场意外却让这个活泼爱笑的4岁男童,至今昏迷未醒。
 

    父亲黄建华在NICU看望昏迷中的川川

 

 

    【阅读提示】

    4岁,本是活蹦乱跳的年纪,但一场意外却让这个活泼爱笑的4岁男童,至今昏迷未醒。16日,家住宝应的川川(化名)在邻居家玩耍时,不慎被氧气瓶砸中头部,当场七窍流血,昏迷过去。因伤势过重,经过几天治疗,川川仍躺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而处于危险期的治疗费对这个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省钱给孙子治病,3个月前刚被查出淋巴癌的爷爷决定放弃化疗。

    邻家串门

    4岁男童被氧气瓶砸至重伤

    16日中午,跟往常一样,家住宝应射阳湖镇的川川,在奶奶的陪同下到邻居家串门。由于邻居家有个制作玻璃的小作坊,4岁的川川对一人多高的氧气瓶充满了好奇,经常与邻居家的同龄孩子一起在其间玩耍。谁也没想到,当天川川在奔跑时被氧气瓶的管子绊倒摔在了地上,而受到拉动的氧气瓶也随之砸在川川的身上。

    奶奶闻声赶紧跑来,只看见孙子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都流出了鲜红的血,承受不住打击的奶奶一下子晕了过去。在乡亲们的帮忙下,川川被送到了县里的医院,医生发现川川的头部受到重击,伤势极其严重,建议家属赶紧转到扬州的大医院。

    “前一天晚上还跟孩子通了电话,当时他还调皮地不肯叫我,没想到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我还不能接受。”事发当天,川川的父亲黄建华正在苏州上班,“亲戚告诉我,妈妈在家出了点事,让我赶紧回去。”可等到黄建华赶到医院时,看见自己的母亲正焦急地守在手术室门口,他立刻就明白不是妈妈出事,而是儿子。收到医院病危通知单的时候,这个29岁的男子汉忍不住痛哭起来。

    孩子病危

    连夜手术,开颅复位头骨碎片

    “看了检查结果,患者的病情很危急,已经出现右侧脑内硬膜外血肿、左侧小脑下发出血、右侧脑室积血、右侧头皮下血肿。”苏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严正村表示:“孩子最严重的就是颅内多处骨折,其中枕骨右侧是粉碎性骨折,头骨碎片还在颅内发生了移动,同时还伴有持续性出血。”

    由于川川的病情相当危急,当天晚上,已经下班回家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恒柱,连晚饭都没顾上吃,立刻冒雨赶回医院。“孩子的颅损伤不能拖延,张恒柱与严正村连夜为川川实施开颅手术,复位颅内的骨折部位并清除颅内血。“在手术过程中,孩子有持续性失血。”严正村说起了术中遇到的难题,“由于患者年龄太小,输血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但是为了保住孩子,我们还是排除困难积极实施治疗。”

    直到17号凌晨,手术才顺利结束,仍处于危险期的川川立刻被送进了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室(NICU)。严正村表示,术后川川还面临着多重考验:“首先他颅损伤较重,还有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部感染、外伤性的合并癫痫、尿路感染等。”

    血浓于水

    患癌爷爷放弃治疗,省钱救孙子

    昨天下午,记者在苏北医院NICU内见到了正在探视儿子的黄建华,这位憔悴的父亲紧紧拉着儿子瘦小的手。而川川由于颅内出血,双眼浮肿且一片乌青,小脑袋上包着厚厚的纱布。而且因为无法进食,川川的鼻子内还插着一根通往胃部的鼻饲管,专门注入营养液。黄建华心疼地说:“儿子已经昏迷4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

    只是不一会,记者就看到川川的小手动了起来,右脚也开始蹬着被子。黄建华连忙安抚地抚摸着儿子,“医生说这种身体不受意识控制地乱动,是因为他觉得难受,昨天我来的时候儿子还哭了,情绪也有些躁动。”

    据悉,目前为止,黄建华已经为儿子花费了3万余元医药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昨天才知道,我那患癌症的父亲已经停止了化疗,就是为了省钱先救川川。”黄建华红着眼眶说,去年11月份,川川的爷爷刚被诊断出淋巴癌,为治病一直在积极化疗,可是川川出事后,爷爷就拒绝再治疗了。“我爸说,别管我,先救川川!”

    据了解,目前川川生命体征虽然已经平稳,但由于出现了肺部感染,且正处于脑水肿的危险期。“这个危险期的时间是半个月。”黄建华表示,“医生说如果川川一直昏迷不醒,一个月花费的医药费就要近十万。”

    爱心接力

    远在苏州的同事,发微博募捐3万元

    “世上还是好人多”,让黄建华没有料到,远在苏州的公司同事于昨天下午开车赶来扬州,给他送来了3万元捐款。”黄建华说,“这是公司两位同事默默发起的‘爱心接力’,他们还专门制作了爱心海报、发了微博和微信,动员大家一起为我筹款。对我们而言,真的是雪中送炭。”

    昨天下午,记者在网上看到标题为“可怜的宝宝为他祈祷”的爱心海报,里面有川川的生活照、在NICU里昏迷的图片,还有对于此次意外的讲诉及求助。“患难见真情,直到自己家里出事,我才更加体会到人与人的之间是充满感情和正能量的。”黄建华说,“其实我到公司的时间并不长,平时与同事交流也不算多,而且我也不是当地人,根本没想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这么热心帮我募捐。我会永远记得这些好心人。”

    如果您也想为川川献一份爱心,请联系本报96496或18652507031  

    见习记者 王诗韵

    记者 夏超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