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时年仅30岁的褚健晋升为浙大的正教授。也是在这一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
此后20年内,褚健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在1997~2012年间曾多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褚健已进入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学术之外,褚健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中控集团被视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也是国内自动化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因此,中控集团颇受浙江省乃至中央的重视。
涉嫌侵占国有资产
褚健落马之所以具有偶然性,是多年前的旧事引起的。浙江省检察院一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褚健涉嫌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有人举报褚健,每次都没有结果。”
具体事情则与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海纳”)资产有关。上述浙江省检察院内部人士说法与此前有关传闻和报道吻合。2013年12月31日,记者在浙江省检察院采访时,有关部门也确认褚健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之所以被认为是旧事,公司记录显示,自2002年起褚健已经与浙江海纳划清了界限,2005年辞去了中控技术公司的一切职务。
浙江海纳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李立本、褚健、赵建、张锦心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浙江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有三块,即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经营的业务。这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
有关披露显示,在浙江海纳上市3个月后,浙江海纳公司联合褚健等23个自然人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浙江海纳中控自动化有限公司,其中浙江海纳出资2950万元,占总股本的98.34%,该公司占据6个募集资金投向中的自动化项目。
中控科技集团成立于1999年2月,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其中浙大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持股50%的控股股东。而褚健自1992年4月起担任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之后通过多次增资、转让,2003年中控科技集团变身中控企业集团。通过将公司逐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用来增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高达1亿元人民币,褚健以6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资料显示,中控科技集团的四家股东浙江恒汇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致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创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浙江势道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集团60%、20%、5%和15%的股权。
其中大股东恒汇投资的股东分别是自然人褚健(持有90%)和褚燕芸(持有10%)。据之前媒体报道,褚健和褚燕芸系亲属关系。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控集团拥有4000多员工,2012年的产值超过30亿元。
截至2003年6月,中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褚健辞去浙江海纳董事后,除却褚健本人持有浙江海纳45万原始股外,中控科技和浙江海纳不再有任何联系,直到2005年浙江海纳面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