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年终告白:2013年我很硌得慌

   2013-12-22 4230

溯源探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车联网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产业,真正的车联网应是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从我国的车联网现状来讲,车与人之间的人机交互还处于按键到触控的混合存在阶段,车与车之间的通讯有一定的发展,目前车与路之间的通讯更是处于萌芽阶段。

  在此暂且把车联网技术分为:交互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数据处理层三个层面。

  1、用户感知层,即是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这跟用户是最直接相关的,是数据采集的源头,从之前的按钮键盘到现在的触控和正在兴起的体感技术(如手势识别、表情识别等),用户感知层的技术是算最落后的,人机交互方式只能通过驾驶台来让汽车被动地接受命令,手机与车机的互联还是处于简单的映射阶段,要想汽车根据外界环境的变而自动地做出智能反应,就必须接入丰富的传感系统(诸如驾驶员酒醉、疲劳或是没系安全带,汽车可以自动采取措施保证车主的安全等),可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掌握用于信息采集的高端传感器的芯片核心技术。由此产品同质化现象就比较严重,即便进行数据采集,也是很局限的。

  2、信息传输层,即是通讯技术的应用。三大运营商一直担负着信息通道的重要角色,12月4日下午,4G拍照在众人的企盼中发放了,一时舆论沸腾了,大家都在憧憬着10倍于3G的高速网络所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当然4G的到来能加速车联网的发展,起码一些在3G时代被视为鸡肋功能(例如视频)会被激活,中国移动早已推出“4G车联网”的概念,但4G技术的本地化应用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汽车更迭周期较之移动通信网络长的多。可预见的是手机车机互联将是汽车拥抱4G的第一步。如近期华为以专注生产车载通讯模块的姿势进军车联网,这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可见车联网行业之于强势技术的渴望之大。

  3、数据处理层,即是数据处理技术的问题,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于车联网这样涉及范围广的产业,用户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公交车和私家车的需求就有别,车联网要能真正运行,必须得有大数据和云平台这样的技术职称。数据本身并没有价值,而只有经处理分析的数据才有价值。而且数据具有“外部价值”,如对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分析,就能带给保险业一定的机遇。

  可是我国目前,诸如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基本上都为国外企业所掌握的,之前电信的流量差不了,就是因为数据太大了而现有技术无法处理,而车联网衍生的数据相较电信流量可是大得多,而且要想通过个性定制化服务来提高用户体验,数据采集处理是关键。

  同时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存在着“数据割据”的现象,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各自构建着自己独特的数据王国,使数据的“外部价值”很难得到发挥。再者,就是信息安全技术的问题,美国对别国元首的窃听门事件震荡了世界,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之于普通民众,谷歌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也引发众怒。所以车联网要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也是亟待提高的。

  最后想说的是,技术是思想的产物,是车联网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需要参与车联网产业链的各企业建立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来协同作战。正如上面讲到产品是对人性的洞察,人性是懒惰、利己的,而互联网的特质是开源的、利他的,所以参战厂家都要从骨子里转变有互联网思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共同开挖车联网这座宝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