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3-12-18 900

进入2014年,我国装备工业仍将存在技术投入水平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开发核心或关键技术能力的一大障碍。一是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仍然较低,近几年一直徘徊在2%左右的低位区间,与发达国家4%-5%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研发投入分散,多数研发投入在跟踪模仿或配套技术的开发上,面向行业的基础技术研究投入严重不足。三是装备工业科技人员平均拥有量仍然较低,科技活动人员占同期装备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低,仅3%左右,低于工业发达国家5%以上的水平。

  (四)部分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当前,国内装备工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通用型的低端装备严重供过于求,中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尚未得到显著提高,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大量高端装备订单被国外厂商垄断。例如,我国造船企业所建船型多以油轮、散装船等低附加值船型为主,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不足。二是产品同质化生产现象严重,不适应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近年依靠投资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机床等行业,随着装备工业用户需求加速升级,凭借价格战进行竞争难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精准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要求以及对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要求。预计2014年,我国中低端机床、风电设备、工程机械及船舶等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集中资金,重点支持装备工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要支持企业对接国际产业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三是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提供绿色通道等引导企业发展,积极推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以项目带动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二)多措并举,积极扩大装备产品出口

  一是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装备制造出口企业提供有力的外贸金融环境。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信贷资金投放,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从而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三是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四是鼓励企业积极开拓中东、中亚、拉美、非洲、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弥补在欧盟、美国等市场丢失的份额。

  (三)构建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技术与工艺技术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行业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以及关键工艺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机制。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工作

  一是将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与各项基础性工作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二是继续加强新产品、节能高效产品等标准的制修订,改进工艺、改造落后设备、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备。三是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的研制推广,发展以大型、高效发电设备为代表的重大装备,研发和推广以高效电机、节能变压器为代表的量大面广的通用节能机电产品以及推广发展以余热、余压等能量回收装置为代表的专用节能装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