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现蔓延走势 天然气价改难成“万金油”

   2013-11-16 1130
核心提示:眼下,气荒有愈演愈烈之势。   11月12日,沧州大化(600230,股吧)公告称,中石油当日暂停向公司供应天然气,该公司尿素及硝酸生
 眼下,“气荒”有愈演愈烈之势。

  11月12日,沧州大化(600230,股吧)公告称,中石油当日暂停向公司供应天然气,该公司尿素及硝酸生产装置停产。

  继中石油在陕西等地对LNG企业实施限气之后,“限气潮”开始波及到华北地区。

  “今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大超出了中石油此前做的计划,多出来的缺口超过100亿立方米,甚至可能超过200亿立方米。”中石油海外开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石油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量已开始大幅缩减。

  这也是继今年4月中石油华北公司表示将在华北地区限气26%之后,中石油再次发出“限气令”。

  多位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今冬天然气供应形势的严峻与“煤改气”速度过快直接相关,但进口价格倒挂和上游资源、管道资源的垄断从长远来看阻碍着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供需失衡

  “今年"煤改气"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公司的预期和计划。现在的提前"限气"实际上是出于保障供气的需要。”中石油海外开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之前的供气计划已经考虑到天然气需求量每年的增加了,其实按道理说是不应该出现大范围供应不足的现象。

  王震告诉《中国经营报》:“各地方政府都对天然气供应列有次序表,居民、学校、医院和公共交通设施将得到首要的保障。”

  目前国内天然气应用中,发电以及城市燃气等与民用相关的领域所需求的天然气,约占用气量的41%左右,剩余的近60%的用量均属于天然气化工以及工业用量。因而目前部分天然气化工企业成为首批停供对象。按照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平均开工率为61.13%,较11月初下滑约4%。

  由于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于中石油陕京线, 若继续“限气”,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所经地区的工业用户可能都会被“限气”。

  安迅思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天然气整体消费量预计同比增加14.1%,天然气产量预计同比增加9.04%;而在天然气产能方面,2013年天然气产量增速为9.04%,2012年为5.1%。显然需求量远远大于产量,产能增速不及消费需求的增长迅速。

  需求量井喷的根本原因来自能源结构的调整需要。按照国务院及环保部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2017年前减少煤炭消耗9300万吨,年均减少约2000万吨。在这样的要求下,多地“煤改气”的速度加快。市场普遍预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因此将增加天然气消耗1500亿立方米。这也成为今冬气荒的直接原因之一。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供热办提供的信息:北京市在今年的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中,城区共有18座燃煤供热锅炉房进行改造,约2131蒸吨,供热面积约1760万平方米,采暖季前全部完成施工及调试工作,也是迄今为止改造量最大的一年。

  除了能源供应一向趋紧的华北地区外,人口较为稀少,能源供应相对充足的西部部分省市“煤改气”动作也不小: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网的公开信息,该市今年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煤改气”配套热源、热网及换热站节能改造,还将完成4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并对全市100个小区的12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实施改造工程。这意味着加上2012年“煤改气”供热面积,乌鲁木齐市将有超过1.36亿平方米是由天然气供热。

  价改不是“万金油”

  突如其来的需求增量让关注点再次回到了手握进口权的中石油。

  5月份中石油曾预警今年可能“限气”,当时普遍认为这是中石油“要挟”市场图谋涨价之举。7月份,国家发改委同意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后似乎坐实了传闻。此次中石油再次“限气”,是否有这方面的因素?

  “发改委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之后,价格倒挂的情况有所缓解,企业进口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所以此时因价格倒挂而大规模限气的说法并不成立。”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表示。

  中石油近期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中石油营业收入为16827.84亿元,同比增长5.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2.9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在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上,统筹平衡国内自产气和进口气两种资源,加大了国内天然气生产供应。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34.38亿元,上年同期仅为8.85亿元。

  “只要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不变,进口企业的积极性应该是越来越大的。”王晓坤说。

  为了让天然气定价更市场化,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极力推进的以“市场净回值”为核心的定价法。这一方法强调与进口液化气和燃料油进行价格联动,再倒算出天然气上下游价格。

  今年包括前三季度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增长27.3%,对外依存度增至32%。而今年印尼LNG已经涨价70%,道琼斯披露12月亚洲现货LNG价格为17.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去年同期价格低于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价格改革并不是"万金油",如果我们价格现在都市场化了,企业必然将天然气上游的成本全部传导至下游,那么届时天然气的终端销售价格必然上涨。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在需求侧丧失竞争力。”王晓坤说。

  管网难拆

  价格无法承担起供需调节的作用,在国内能源电力行业长期存在价格体系扭曲场也成为改革的焦点,关于改革的方案更是层出不穷。

  最新引起热议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383”改革方案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条款—“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并不到“管网分离”的时机。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委会上明确表示,如天然气价格改革这样的工作,今年就已经在做了,同时也有一定的成效。所以我认为最终的改革方案就是顺着现在既有的价格改革方向稳步推进。不会有像拆分管道这样的大变动。”王震告诉《中国经营报》。

  管道为何不能现在拆?王震举了美国的例子。他表示,美国曾经把自己的油气管网建设和电网建设的经营拿来比较,发现油气管道在建设初期由于联邦政府参与了规划、建设,使管道发展非常地迅速、成熟,为后来的管道独立和第三方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美国的电网由于各个州自建,没有统一的规划,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所以在现在管道建设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家不会贸然地分离管道。”王震说。

  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中投顾问周修杰撰文表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过程关键是对市场调控与政府管控关系的协调。

  在其看来,“煤改气”导致的“限气”背后,是政府部门环境污染问题、雾霾问题的解决似乎通过“煤改气”便能很好完成。这种不考虑产业周期、供需关系而人为提升燃气需求的行为必然会进一步扭曲燃气定价机制,供给量的增加不可能跟上需求量的增长。供给无法满足的前提下,再谈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已经不大。

  “要想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关键还是要加大国内供应,大力发展页岩气。”这是王晓坤的看法。2012年我国页岩气产量0.5亿立方米,通过天然气管网销售页岩气1500万立方米,累计销售3000万立方米。2012年我国煤层气产量126.02亿立方米,利用量52.58亿立方米,这些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在我国去年总产量1080亿立方米的大基数之下,显得势单力薄,相对于我国去年1485亿立方米的总消费量,也显得微不足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