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村民张爱兰家迎来了从没有过的大丰收。
张爱兰的丈夫常年腿疼,不能下地干活。为给丈夫治病,她一次承包了四个大棚。自从使用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器后,秧苗成活率由70%提高到98%以上。黄瓜成熟早、挂果多,与过去相比提早10天上市,原来每天摘200斤,现在每天摘300斤,同时改善果实的营养成分、口感和外观。经测试,黄瓜把短、瓜条直、刺溜小而密、皮薄而鲜绿、肉嫩,吃起来口感也好得多,300斤黄瓜在早市一会工夫就卖完了。使用二氧化碳施肥器后,拉秧期也比以前推后1个多月。由于蔬菜生长速度加快,成熟期提前,原来冬季种两茬绿叶菜,现在能种三茬,收入翻倍,4个菜棚纯收入增加八万元。
“菜篮子”工程是重大民生问题。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可以使温室大棚蔬菜增产50%以上,使蔬菜产量倍增。去年年初,蔬菜价格一度上涨20%,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汇集了大批专家学者的九三学社,把解决“菜篮子”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任务。
全国目前有近5000万亩蔬菜大棚,居世界第一,但产量与一些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比如荷兰的黄瓜亩产可达8万—9万斤,而我国一般为2万—3万斤,根本原因在二氧化碳施肥上。荷兰65%的温室用点燃天然气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我国温室点多面广,用天然气不现实,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施肥方法。
为解决这一难题,九三学社集宁市委副主委、高级农艺师关慧明经过多年实验,发明了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器。通过对碳铵进行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温室中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使温室大棚蔬菜增产50%—100%。
九三学社集宁市委会副主委、乌兰察布市副市长赵永华多年从事农业和科技工作,深知推广一项技术往往比发明更艰难。因为科技人员没有资金和经验,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不能生产出成规模的商品来。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引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赵永华他们帮助引进的农业公司,购买了热分解法产生二氧化碳的发明专利。
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项技术创新,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内蒙古农业厅经过调研,拿出100万元进行试验示范。去年赵永华在北京市科委京蒙对口支援挂职期间,给北京市有关领导写信介绍这项技术,北京市委领导指示农委农业局研究。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在昌平、延庆、大兴、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10个点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新型二氧化碳施肥器100台,增产效果显著,其中韭菜长势喜人,增产200%。
可是推广难度大,农机补贴一般只有1/4—1/3,而且要全额征税。农民使用新产品的积极性也不高,白给就用,要钱就不用,自己用的效果好也不主动告诉其他人。经过两年多的惨淡经营,连连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眼看这么好的项目就要下马,九三学社集宁市委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又促成内蒙古金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盟。这个公司过去主要从事农业节水灌溉、钢结构和机械制造,现在转产搞二氧化碳施肥器的研发、生产及产品营销、推广,既有机械加工的能力,又有与农民及温室大棚经营者合作的经验。经过共同努力,现已研发出第二代产品,能够满足全国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用户的需求。
如今,这项技术已通过乌兰察布市科技成果鉴定,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连续4年在全国农博会上展出。科技部和农业部肯定它是绿色环保的增施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会催生一个新产业,新产业的出现又可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