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逐渐占据城市燃气主导地位
我国燃气市场主要分为天然气、进口LNG、国产LPG和进口LPG。由于等热值的天然气、进口LNG价格显著低于LPG及进口LPG。因此随着天然气供给的快速增长,在城市燃气市场上液化气的需求受到很大抑制,其在市场的占比从2006年的49%,逐步下滑到2012年的26%。
2012年,我国LPG产量为2400万吨,净进口量为195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595万吨。过去6年,我国LPG消费量、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5.4%,而净进口量则同比下滑了63%。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认为LPG进口量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随着西气东输管网的开通,液化气市场份额大幅被天然气替代,而国产LPG为炼油厂的副产品,供给有一定的刚性,进口气的性价比还低于国产气,因此其需求下滑最为显著。
伴随着全国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增速明显、煤制气项目大量上马,LPG在国内城市燃气市场份额愈将不断受到挤压。
商用市场因为某些突发事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商用液化气主要被用于餐饮业,而随着各地屡屡曝光液化气罐爆炸,液化气的商用限制逐渐增多,特别是2012年晋中液化气爆炸案之后,国内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禁止火锅店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同时其他餐饮业亦受到波及,液化气商用将大幅缩减。
另外,二甲醚掺混标准最快有望在本年7月份出台,一经出台,合理的掺混比例将合法化,一定程度上变相降低了液化气的需求。
LPG供给呈上升趋势
出路转向工业和化工市场
据金银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LPG主要为炼油的副产品,其产量与我国原油加工量基本是同比例增长,其比例大体维持在5%的水平上。过去六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的增速为7%,未来几年,几大炼油集团新增炼油能力为1.5亿吨,同比增长30%。在今后的3年中,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速也依然会维持在7%左右,与之对应液化气的产量增速也应在5%以上。面对不断扩张的产能和天然气对其市场的不断蚕食,LPG市场很快就要面临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
随着天然气副产的乙烷、丙烷等气体原料用于化工生产的技术壁垒被突破,气头化工在全球范围内产能大幅扩张。尤其是中东和美国这两个有资源优势的区域,凭借着廉价乙烷气,其乙烯成本仅为传统石脑油路线的一半左右。因此2010-2012年,中东新增气头产能达到了1052万吨;美国的气头产能起步较晚,预计到2015年,新增产能将达到960万吨,两者累计占到全球乙烯产能的13%。
作为炼油的副产品,液化气成分基本以C3、C4为主,具体为丙烷(20%)、正丁烯(15%)、异丁烯(20%)、丁烷(35%),其他为C5-C9的混合物,是非常好的生产C3、C4下游产品的石化原料。
LPG用作石化原料虽然没有乙烷气成本优势明显,但与石脑油还是有1500元/吨以上的价差。展望未来,由于供需关系的恶化,预计两者价差还将继续扩大。LPG在我国用作化工原料成本优势将愈发明显,并且气头化工还具备能耗较低,产品纯度较高的特点。在此种形势下,近几年液化气在化工领域的利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化工领域用量仅占13%,2012年便占到了30%,平均年增速为8.5%。
消费税新政对行业影响巨大
2013年1月1日开始,国家税务总局针对石油炼化生产环节消费税有关政策进行明确,扩大了液态石油化工产品征收消费税的范围。征收消费税按照石脑油1元/升或燃料油0.8元/升的标准,调和原料如混合芳烃、芳烃汽油、MTBE均在征收范围内。消费税的征收加速异辛烷对MTBE的替代。异辛烷性能优于MTBE,消费税的征收将缩小异辛烷和MTBE价差,异辛烷的性价比优势愈加明显。
此前LPG在化工领域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芳构化装置的快速发展,从2009年起芳构装置迅速增多,至今全国芳构产能大约为927万吨。但是液体燃料消费税政策的明确对芳构化装置打击严重,部分企业积极寻求装置改造以规避征税之后带来的风险。以山东为例,今年将有近100万吨的芳构装置被改造为其他装置,烷基化装置在此期间迅速崛起,目前烷基化装置产能已达150万吨。
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消费税的征收对液化气化工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同时也使资源相对更加丰富。由于消费税主要征收对象芳构化汽油和MTBE的原料均为LPG中的碳四,所以目前从事碳四深加工的企业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