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免费的空气变成上千亿元的生意

   2010-08-07 中国空分网阿杰3380

  杭氧做工业气体,有发展的需要,也有生存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选择第三方供气——看看林德、法液空的例子也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那么大规模的制氧机厂存在而不去做气体的。毕竟,卖设备是卖一台少一台啊!而气体只要工厂运转在那里,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工业气体是这样一种行业,初始进入容易——只要有资金,买套设备就能生产气体销售;但是,要想做成规模,形成产业,获取长远利益,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拿杭氧来说,从单纯卖设备到气体供应,也经历了诸多挑战:首先,从技术上来讲,原来只需要关注设计、制造,做好设备就行,现在还需要关注土建和运营;其次,业务模式也完全两样,原来做制氧机是非常轻资产结构的,可以拿预付款,杭氧的财务费用多年都是负的,但做气体需要自己先砸一笔资金下去慢慢回收,固定资产比重不同以往;第三,风险结构,卖设备是短期行为,只要保质期内不出问题,回款收齐,风险就到此为止,但气体销售不一样,虽然签订了长期合同,但万一对方倒闭了,或不付钱给你,投下的工厂是搬不走的,所以,风险的持续性很强。也就是说,杭氧以前做设备是专业性生产,现在进入的气体运营却具有很大的投资性。另外,公司的组织架构、员工的思维模式都要随之转变,管理层也要涉及并购、子公司运营管理等一些新领域。

  2009年,杭氧股份来自气体业务的销售收入为1.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积累了一些人才和经验,再加上上市后资金的到位,为杭氧工业气体的起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毛绍融秉承着一贯的谨慎、稳健,一点儿也没有 “少年得志”的痕迹。(要知道,这位少帅22岁就从西安交大硕士毕业了)

  看中“工业气体”这块蛋糕的,当然不止毛绍融一人。4月28日,陕鼓动力(18.13,0.01,0.06%)就率先上市,并抛出“以工业气体为契机,打造工业基础设施平台”的战略。二十几年前,陕鼓动力的董事长印建安和毛绍融共同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如今,他们先后率领自己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英雄的群聚效应再次得到验证。这两家公司的先后上市,搅动了原本平静的空分设备行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加入“工业气体”的大军中,比如正在筹备上市的沈阳鼓风机等。

  工业气体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行业,仅林德、法液空等四大家就占据全球市场的75%。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这些国际巨头都已登陆中国之时,陆续加入其中的多家国内公司能有多少胜算?这个行业是否会有投资过剩之虞?

  如同我们在开篇所阐述过的,工业气体与生俱来是地方性商业,一定区域内的服务密度及市场份额直接决定气体供应商收益率的高低。因此,为提高投资回报率,气体供应商一般会侧重在核心地区搜寻商机,而非随意在新兴地区竞标开展项目。一个可以作证的例子是,虽然百年企业法液空的业务横跨全球,但其57%的收入还是来自其传统优势地区欧洲,亚太地区仅贡献19%,分摊到中国自然更少。另外,根据对美国市场的分析,气体工业的增长率一般是GDP的1.25 倍至1.5 倍。以此推算,预计到2016 年,中国工业气体销售收入将突破千亿元。

  近水楼台先得月。外企因其国际性对中国的投资毕竟有限,再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工业气体的地域性特征,有抱负的中国企业应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毛绍融:第一次听到投资者的那个问题时,我还有点儿不太理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工业气体和空分设备之间的关系。杭氧现在每年销售四十多套空分设备,我们宁愿这些设备都用在自己的气体工厂里,即使它们不能在销售收入中体现出来——暂时牺牲一套设备的收入,可以换来今后十几二十年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为什么不呢?

  中国机电工业:随着工业气体的发展,空分设备在杭氧中的地位会被“边缘化”吗?

  毛绍融:不会。杭氧一定会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推进工业气体的同时,加快空分设备的研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空分设备是气体业务的基础,而气体工厂又为空分设备提供了一个开放、有效的试验平台。你看林德、法液空等国际性的大公司,虽然工程制造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不高,但它们绝对掌握着最先进空分技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