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生产线,原本还是工业固体废料的玻璃碴、废弃石材碎片,后来就被神奇地变成一块块质地坚固、花纹精美的石英石板。笔者看着手表,“变身”过程大概花了90分钟。
这个泉港生态工业链的“新成员”,投产后预计年产45万平方米人造石英石。“人造石英石板是一种无毒无辐射、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装饰材料,欧美国家已广泛推广。由于人造石英石板既能减少矿产开采,又能消除邻近的工业废料,当地政府很欢迎,年初帮争取到银行3000万元贷款授信。”该公司管理人员黄泽滨说,公司计划明年在泉港扩建生产线,建成福建规模最大的人造石英石生产基地。
作为福建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业园区,泉港孜孜不倦地追求“物料吃干榨尽,留下碧水蓝天”的生态工业发展目标。近年该区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方案,通过资金、项目审批、政策引导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让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以此带动产业链延伸壮大,逐步构建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产业共生、稳定高效的生态工业链,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
进展如何?
据统计,目前泉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增加65%;2012年每天大气质量均保持在二级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
数字背后,是创业者们一个个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神奇“脚步”在接力:国电泉州热电公司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开发热电联产项目,通过园区公用管廊向园区企业集中供热;林德气体有限公司采集空气做原料,生产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和稀有气体;协力二氧化碳公司通过回收园区企业排放的尾气,生产纯度达99.99%的液体二氧化碳,东鑫公司投资近2亿元,将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废气回收处理,用来制造碳酸钠……而这座城市管理者,则在全省率先大规模在区域主干道上使用风光互补LED路灯,“喝”风“吸”光,用于夜间照明。这样的路灯,每百盏每年可省电约29万千瓦时。
动力何在?
经济、生态和品牌,多重丰收。
距本益实业公司约百米之隔的百川资源再生公司,通过回收废弃聚酯塑料瓶,生产环保布料。公司总经理张飞鹏算了一笔账:回收1吨废弃聚酯塑料瓶,相当于节约6吨石油资源。我们目前每年回收约3万吨废旧塑料瓶,生产约3300万米布料,明年产值可达4亿元。“公司还独立研发出免印染技术,目前生产1吨涤纶牛津布,可节约50吨印染用水、2吨燃煤,减少二氧化硫、烟尘和炉渣等排放近400公斤,产品并取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张飞鹏说。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益发健壮的生态工业链,让泉港成为行业巨头眼中的产业“高地”。中国水电、中交、国电、林德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央企、跨国巨头纷纷入驻,择链而居,热电联产、工业气体、公用管廊、天然气综合利用等公用工程岛也纷纷投产或扩能。今年该区工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肖咸强 庄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