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协调 调结构 抓创新促减排 提智慧 扶中小

   2013-01-06 中国空分网2520

工业经济

走过转型发展

关键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工业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五年,也是工业调整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不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总量增 结构优

过去的五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2012年,石化、造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个产业基地实现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3倍。国有及国有控股、民营、外商控股三者增加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41:35:24调整为24:55:21。轻重工业比例由24:76调整为27:73。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预计达到90户,比2007年增加48户,其中过百亿企业由2007年的9户增加到13户。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核电、风电、电力机车、海洋工程、数控机床等领域,新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五年来,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700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3倍;工业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是上个五年的1.9倍,有21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在大连投资建厂。

在炼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的同时,逸盛大化、恒力石化等大项目竣工投产,在延长石化产业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重工起重形成年产150支船用曲轴能力,彻底结束了中国造船工业“船等机、机等轴”的历史;一重大连形成5套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制造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电装备产业基地;奇瑞30万辆轿车、一汽5000辆新能源客车、大众30万台变速箱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我市汽车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英特尔芯片、德豪光电等大项目投产,我市在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2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00亿元,保持了东北地区最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地的地位。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我市在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54户,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8户。组织实施了近12000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8000余项,分别比前五年增长58%和54%。重点推进了381个重大创新项目,拉动企业研发投入近30亿元。

以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海洋工程、兆瓦级风电机组、百万千瓦核电设备、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产品的研发及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市先后成为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节能降耗取得实效

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降低25.5%,年均降低5.1%,节约能源650万吨标准煤。支持了海水淡化、生物质能源、节能产品生产等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和水(地)源热泵、储能电池、LED照明与显示产品、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带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2万千瓦,拆除水泥机立窑59座、中空回转窑7座、水泥粉磨机63台;关闭小造纸企业36家、平板玻璃企业1家。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完成了东北特钢大连基地、大化、大水泥、大橡塑等企业的搬迁改造。通过搬迁,企业实现了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同时也彻底消除了长期以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花园口经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松木岛化工区、旅顺开发区、登沙河精品钢材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初步形成了石化、船舶制造、重大装备、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汽车及零部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雏形,促进了全域城市化进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