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于近日公布201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99%;实现营业利润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19%。全年摊薄后EPS0.83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5股同时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
评述业绩略高于预期 气体业务实现高增长2011年公司主营产品空分设备产销两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7%,略高于我们之前的预期,新增产能仍无法满足饱和订单需求,公司部分配件采用外协加工使得设备毛利较上年略下滑3.11个百分点。年内公司中标中煤陕西榆林能源有限公司4套6万等级空分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在大型空分设备和煤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气体业务实现高增长,全年气体销售收入6.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35%,由于大部分气体项目于下半年投产,运营初期费用摊销压力较大,周边零售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毛利水平距公司已有成熟气体项目尚有一定差距。
乙烯冷箱业务增速远超预期,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8%,毛利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作为国内唯一能够提供百万吨级乙烯冷箱装备的企业,市场垄断地位确保了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稳固的毛利水平,根据乙烯行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在建大型乙烯项目和现有装置扩能改造进度,大幅提高国内乙烯自给率由目前的48%-70%,预计新建和改扩建释放产能将达1070万吨,占2010年国内乙烯产能的70%,这将为公司大型乙烯冷箱业务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大型空分设备订单比例进一步提高 加速向气体业务领域转型公司空分设备传统下游客户来自冶金和化工行业,在传统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冶金和化工企业对于大型空分装置的需求比重不断提高;同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导向逐渐渐明晰,煤化工等新兴行业扩张迅速,IGCC 和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应用正处于示范推广期,这类企业对于空分装置制氧规模需求较传统行业显著提高,今后一段时期,大型及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将来自新兴化工企业和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的钢铁及电力企业。公司已经完成6万等级空分设备的国产化,正积极实施8万等级空分设备国产化项目,预计今年公司四万等级以上大中型空分设备订单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情况依然偏紧,重点关注下游煤化工特别是煤制气及煤制烯烃领域市场拓展。
公司正加速向气体业务领域的转型,全年气体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16.06%,较上年显著提高7.18个百分点。年内公司先后获得衢州元立、广西金川、吉林经开、富阳冶炼、贵州首钢、吉林博大等投资项目,气体子公司增加到17家;随着四季度河南杭氧气体新扩建气体项目、吉林杭氧气体项目、济源杭氧等气体项目集中投产供气,公司气体业务容量有较大提高,目前公司已投产和部分投产的气体项目共有9个,85%以上的气体项目零售市场尚待开拓意味着气体项目仍有较大毛利弹性可挖掘。下游客户工业气体外包意愿增强,钢铁等冶金行业具有较强外包意愿,相对欧美钢铁企业95%的气体外包比例,目前我国钢铁业气体外包比例仅为40%,新项目外包比例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新型煤化工等行业也对气体外包持较开放态度,如神华包头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即采用气体外包模式。园区气体项目具有排他性高,气体配比度好等优势,是公司未来气体业务布局的优先选择,从衢州杭氧气体项目增资情况可窥一斑,目前公司萧山、衢州、吉林经开等气体项目都拥有园区区位优势, 未来有望凭借排他性优势进一步铺开气体管道网络。公司近期新斩获广西盛隆80000m3/h 气体项目,今年持续推进气体业务高速投资的意愿较为强烈。
注重能源装备技术布局 意在打通液态市场产业链公司与中石油合作的江苏如东LNG 冷能空分项目投产后可有效降低耗电量40%-50%,考虑到电力成本占气体价格的70%-80%,利用LNG 冷能可显著降低气体成本,有效提高公司气体业务在当地液态零售市场的竞争力。 预计十二五期间LNG 进口量年复合增速将在15%以上,到2015年我国沿海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公司将持续关注未来气站规划,争取更多可利用LNG 冷能资源。
针对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分散的特点,公司正着手加快移动式翘装液化天然气装置的研制工作,利用自身在低温传热方面的技术优势发展与液态零售市场需求模式相匹配的气源地小型液化装置。未来公司将重点布局液态市场产业链,完善液气物流和存储终端的建设,并积极利用LNG 冷能资源以有效降低零售气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