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不要逃避!

   2023-01-18 大化工2280
核心提示:寒冬的尾声已经临近,小鹏汽车的冬天却还在继续。近日,有传闻称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将出任小鹏汽车CEO,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说,目前尚无确切的消息,

寒冬的尾声已经临近,小鹏汽车的冬天却还在继续。

近日,有传闻称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将出任小鹏汽车CEO,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说,目前尚无确切的消息,不过何小鹏的确正在寻找新的CEO人选。

     

犹记何小鹏曾说:“原本还想找一个 CEO,聊过很多人,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自己上。”

如今时过境迁,小鹏汽车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新势力三驾马车之一,命运之车G9没有激起何小鹏想象中的水花,台柱子P7也在千树缤纷的新车型中照见了夕阳。

2022年,小鹏汽车全年销量仅为12.1万辆,同比增速为23%,不仅不及年度目标25万辆的一半,而且增速也落后于蔚来、理想、极氪、哪吒等主要新势力品牌。曾经的2021年新势力销冠时隔一年显然已经掉队。

面对这样的情形,虽然小鹏汽车通过对组织架构、产品业务、体系搭建的重新梳理,正在努力摆脱久病积累的痈疽,但在眼下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小鹏汽车从低效向高效的过渡期恰恰也就给了其他品牌迎头赶上或甩开与小鹏汽车之间距离的机会。

与此同时,Model 3和Model Y已经降到了P7的价格区间,小鹏汽车能否抗住特斯拉的降维打击,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属实是个大大的难题。

    

要快速走过这段阵痛的过渡期,以及应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何小鹏肩上的担子可谓是千钧重负。

但从何小鹏开始寻找新的CEO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这份担子何小鹏或很有可能难以挑动。

在《压力来到何小鹏身上》一文中,我们曾经讨论了经过“五三运动”,何小鹏尽管通过拉通各条业务条线完成了集权,可受限于其“贫乏的管理经验”,集权之后究竟该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现在来看,何小鹏的选择已经非常明显,CEO非其所善,产品经理或许才是他扮演起来得心应手的角色。

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择,何小鹏也有其无奈。

2023年,随着国补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半场正式开启。新年伊始,埃安、零跑、哪吒、比亚迪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已经宣布提价,而特斯拉、问界则先后宣布降价。

伴随着价格战号角的吹响,价值战的爆发已经一触即发。

终于,昨天小鹏汽车难扛压力,开启降价模式,只是增效几何犹未可知(对于小鹏降价一事,网友是怎么看的?)。

小鹏汽车已然处于下行的道路上,但用户对其的期待却因为小鹏过去的声量和热度仍旧越来越高,曾经光辉的历史在往下走时成为了给其增压的包袱。在这场大型价值战面前,价格的变与不变或许已经近乎失去了意义。

首先,小鹏汽车向来以年轻、智能为标榜,但自P7之后,小鹏汽车再没拿得出符合年轻、智能要求的响当当的产品。无论是P5,还是G9,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中,都没能够成让人为之一振的爆款车型。

其次,产品阵营偏老化也是一个硬伤。令小鹏汽车骄傲的P7已经是两年前的产品了,在产品更新迭代前所未有之快的今天,P7逐渐成为了强弩之末。小鹏汽车亟需马上迎来改款的P7为小鹏汽车提振声量与销量。

最后,由于用户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加深、偏见的消失以及整体消费观念的变化,价格固然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价值导向的消费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因而在小鹏汽车自身问题以及宏观环境的夹击之下,小鹏汽车价格的变与不变并不能为其赋予多少能量。

要打赢这场激烈的价值战,需要从产品到文化的全方面价值输出,这样的多维竞争,是组织架构调整后“新小鹏”的第一道坎。另外,尽管跑赢新造车上半场,下半场怎么打也是一个难题。

何小鹏曾坦言:我跟一些优秀创业者不一样的是,他们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好,能力很强,我一直都认为比我强的人很多,所以我的逻辑是要找到比你强的人,才有可能把企业或者把这个事情做好。

   

显然,何小鹏意识到了未来在管理上的后继乏力,要让小鹏汽车继续轰轰烈烈下去,寻找一位新的CEO有其无奈也有其必要。

相较2017年初入主小鹏汽车时的意气风发,何小鹏对自己不再自信,这也是当前小鹏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不管王凤英最终会不会做小鹏汽车新任CEO,做了CEO之后能否像带领长城那样带领小鹏走向辉煌,这种将公司假手于人的做法始终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特别是小鹏汽车已经冠上了何小鹏的名字,已经赌上了何小鹏的名誉权。

对于外界传闻,小鹏汽车回应称:“我们对行业内优秀人才加入小鹏始终持开放和欢迎态度。公司将继续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向前发展,何小鹏依然会是这家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话虽如此,从G9风波来看,何小鹏作为小鹏汽车的投资人、董事长、CEO,对小鹏汽车的价值观渗透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明显不至于深入人心。

即使在完成集权之后,何小鹏个人意志的行使更加便利,企业文化也更便于以“小鹏”为中心凝结起来,但何小鹏要完成对小鹏汽车从上到下的价值观渗透仍需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走。

眼下一切都还未定型与定性,小鹏汽车还年轻,在这个关头将企业的核心管理就交给职业经理人,岂不是意味着以“小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被迫推迟,价值观渗透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阻力,甚至“小鹏汽车”与“何小鹏”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而且新任CEO的空降,难免导致组织再次陷入低效的局面,虽然极有可能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但已经足够小鹏汽车继续“探索”落后的空间了。

虽然选择新的CEO很无奈且有其必要,但在《电动势》记者看来,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不能仅凭一腔热血硬拼硬闯,但何小鹏若真的在这时选择将CEO拱手让人,殊为不明智之举。

2022年,对于每一家新能源企业都是一个大难关,如今供应链、缺芯贵电等难题虽然依旧存在,但最大的绊脚石—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已经逐渐消散,所有的生产、营销等事务尽可回归到正常的节奏上来。

尽管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但相比疫情三年,形势却变得更加清晰更易于判断起来。

在新的一年,李斌、李想等一众大佬均一副带着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态势,而何小鹏在这时近乎选择了“逃避”。试问对内如何继续团结一心?对外如何对得起那些曾经因为或已经将要因为“何小鹏”这三个字而购车的用户?

小鹏汽车,这家已经成立了9年左右的公司,何小鹏虽非创始人,但已经与小鹏汽车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不论小鹏汽车的CEO是谁,何小鹏都必然要站在台前,代表且带领小鹏汽车直面市场的风云变幻,何小鹏别无选择。

2022的山重水复已过,2023已经有了柳暗花明之色,何小鹏,不要逃避,更不能逃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