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车是趋势
常规认为,市场上卖得更好的是小车和中型车,光靠卖suv做不大。确实,比亚迪就借助这些迅速成为了去年的王者。而李想看到的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首次购车人群整体数量将逐年下降,增购及换购人群将增加。增购换购普遍是更大更贵,消费升级。中小型市场将随着年轻人口的下降萎缩,中大型车市场将蓬勃发展,李想选择投入更有前景的领域,这样的市场才能给新入局者机会。
二,传统三排车不适合国情
常规认为,三排车的第三排只是用来应急,或者就是给宠物坐的。这是来自于外国的概念,他们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如此,第三排窄且进出不便。李想看到的是中国家庭的三代人同时出行是刚需,三排的舒适度和进出便利度很有必要,因此他宁可让后备箱变小,也要让第三排更舒服,并放弃了进出不便的七座车,专注只做六座车,并给二三排的四个座位都配备了安全座椅接口,六座车相比七座车的第三排也不会有被孤立的感觉,更适合家庭使用。
三,新势力车企就要做高端
常规认为,新车企凭什么上来就卖30多万。而李想看到的是必须这么做。他眼中的30万上下是两个市场,之下更注重性价比,之上更注重使用体验,愿意为体验付溢价。传统车企具备经验和规模优势,能够把成本控制得更低,新势力上来就跟传统车企拼成本是九死一生,体验做得更好,却比不过对方能便宜5000块钱。新势力擅长智能体验和舒适体验,而只有30万以上市场的购车用户才会愿意为之买单,因此没有选择。
四,聚焦再聚焦,追求极致效率
大部分车企会有很多车型,而李想曾表示如果宝马只保留三款车,其他全砍掉,利润率会翻好几倍。他不会轻率地因为别家出什么车,自己就也要出竞品。而是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务求每战必胜,新车必爆款。他推崇的是任天堂和苹果的产品思路。刚研发one的时候就有投资人问他为什么不做纯电车,或者做纯电增程双版本,他表示自己的目标不是每年几万十几万的纯电市场,而是每年几百万的油车换购市场,他要从油车那里抢份额,专注做一个版本才能做出最有竞争力的车。
五,车企市场份额将趋向集中,开启淘汰赛
常规认为,每款车型都有它的细分市场天花板,比如历年数据证明,中大型suv的天花板是8000月销量,而全尺寸suv的天花板就是3000月销量。人们喜欢汽车的个性化,头号车企丰田也只是10%的市场份额。家庭出行奶爸车是别人眼中的边角料市场,李想眼中却是潜力无限。他看到的是汽车发展将趋向电子产品,会出现类似手机市场的高度集中化,软件定义汽车,人们将越来越不介意开同款车,市场将进入赢家通吃阶段,车企将从常规联赛进入季后淘汰赛。马斯克,雷军,李想,余承东等人都认为未来中国主流汽车市场将只剩下不多于五个玩家。这方面争议极大,也有很多大佬不认同。
六,黑流量也是好流量
有些人认为,理想最大黑点就是李想本人,情商低,大嘴巴。我认为他是有意为之。据多方评价,他网下低调,不爱出席活动,公司外谦和有礼。但曾自己承认,做泡泡网配合媒体炒作80后亿万富翁等噱头,做汽车之家时在微博上装疯卖傻博取流量。他不怕自己被骂,只怕没人知道汽车之家,怕用户买车的时候不用汽车之家。他现在依然如此,无所谓成为所谓最大黑点,只要能用较低的成本让用户记住这个牌子,要买车的时候有兴趣去门店看看和试驾,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七,关注用户,重视组织
也有很多人认为,理想汽车最强的是产品定义能力,理想的王牌是超级产品经理李想本人。我相信李想不会同意,他会说理想的王牌是组织平台。他评价自己的三次创业,泡泡网时期只关注技术,立志成为最专业的电脑评测网站,做到同类型全国第三。汽车之家时期,他反思泡泡网为什么没有做到第一,然后改变为从用户角度出发,不去过多关注专业技术属性,从而做到全国第一。用户需要车辆真实照片而不是宣传照,他去拍,需要车辆参数对比,他去做数据库,需要4s店真实的报价,他去核实汇总。汽车之家不是汽车类网站中技术上最专业的,而是最能满足真实购车场景需求的,这是他商业理念上的重大进化。
理想汽车时期,他再次进化,自称产品定义上花时间很少,将80%的注意力放在公司组织上。所谓超级产品经理更像是宣传人设,真实发生的是他坚持每周给新入职员工做集体培训,灌输造车理念,搭建改进内部的沟通系统,让互联网部门工厂部门销售部门服务部门等彼此理解认同。罗永浩曾说CEO的任务是拉投资和找优秀的人才,而李想认为作为CEO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人的目标和方法论一致,在同一个平台上彼此沟通无障碍。一群60分的人齐心协力要好于一群90分的人各行其是。他在媒体上提到曾经出于个人兴趣收购了一家在他眼中技术最专业却半死不活的汽车网站,开会时问他们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众口一词的回答:做最好的汽车网站。但细问下去就乱套了,有人理解最好是最专业,有人理解最好是流量最大,有人理解最好是最懂用户,不一而同,原来公司的同事们是在所谓的共同目标下朝不同的方向使劲,目标从来就没一致过,难怪做不好。
这段写的最长,因为组织是李想多次强调的他最重视的东西。他的三次创业代表了他商业思维上的三个阶段。起初关注技术,然后关注需求,最后关注组织。一个产品有无价值,不在于它应用了多先进的技术,而在于它能多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脱离需求的技术属于关门自嗨,除了少数发烧友,大众用户不会为技术买单,只会为价值(满足需求才有价值)买单。打造一个这样的产品可以靠一个天才产品经理的灵光一现,而持续打造这样的产品,并且保质保量,则一定需要一个高效而且能自我进化的组织平台。
八,自动驾驶和物理空间数字化
接下来又是争议极大的一个点,李想相信自动驾驶会在10年-15年左右的时间完全成熟,这会彻底改变汽车和出行。年轻人将不愿意买车,出行时会选择无人驾驶出租车,就像共享单车取代了个人家里的出行自行车。成家立业的才会买车,都是大车,家用小车会消失或成为小众,而且也是自动驾驶的。车辆还将会成为新的商铺物业,大街上跑着移动的自动驾驶咖啡厅、私人电影院、美发店、游戏室等等,手机上点几下,你不需要再去找电影院,电影院会来找你。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是天方夜谭或者是商业噱头,我相信这是李想真实相信的,理由是他这么多年的表达是一贯的有体系有延续性,而且他说自己雇了个小团队专门去跟进美国的最新专利发布,从而预判技术的成熟可商用时机,能体现他前瞻性的一点是他在大约五年前就表示800V技术会在2023年成熟可商用,那时纯电车的快速补能将不再拖后腿,他就会正式切入纯电市场,这一点被验证了。顺便提一下,理想之所以选择增程是因为纯电车成本高和补能不便这两个问题在23年之前不能被很好克服,增程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增程和纯电会双分天下,纯燃油沦为小众,等待验证。
九,淡化驾驶操控,强调乘坐空间
很多汽车爱好者鄙视理想,说是驾驶感受差,操控起来想开船。而基于上面的判断,就知道李想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发力改进了。他认为汽车未来就是一个不需要人来开的移动空间,自动驾驶会让道路更安全,车辆不再需要发动机舱和后备箱,个人购车将都是家庭取向,车内空间会尽量的大,舒适温馨,其乐融融,冰箱彩电按摩椅,家电上车,车就是移动的家。
十,理想将成为一家全场景出行公司
最后,如果理想能成功地按李想的愿景一步步做下去,它绝不只是一家造车企业。
李想自己谈过的规划是理想将分为三个阶段:
从0-1,找到根据地,在汽车市场活下去。已经通过理想one实现了。
从1-10,扩大根据地,扩大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SUV和MPV领域王者。正在做,目标是2025年实现。
从10到100,通过马路上跑着的足够的车来搜集海量道路数据,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并应用到家庭用车、无人驾驶出租、移动商铺,无人驾驶物流车等多个领域,从制造业企业转变为一家智能平台型企业。
结语:
理想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做企业本就九死一生,就算一切都做对了,碰上运气不好,也难逃失败。
不过李想敢于去想,也敢于去做。
当我们推崇传颂曾经的乔布斯的Think Different时,何必嘲笑挖苦正在践行这一理念的李想呢?
肯定会有人说,乔布斯神人也,李想他也配?一个胡言乱语痴心妄想的高中生罢了。
那就对了,所以才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