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净零排放的重要载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已有30多个国家将使用清洁氢纳入减碳战略体系。沙特阿拉伯王国(以下简称“沙特”)是全球能源大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性支点国家,与我国具有良好的能源合作基础。2022年12月8日,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沙两国就氢能等领域合作签署政府间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中沙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绿色转型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可实现氢能产业链多要素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世界氢能产业高地。
我国氢能产业优势
氢能基建实力突出。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标志。据国际权威杂志《工程新闻记录(ENR)》发布的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榜单显示,2021年中国上榜企业多达79家。依托基建能力,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十分迅猛。加氢站方面,自2006年我国第一座加氢站建成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8月,我国共建成加氢站260座,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电解制氢方面,全球最大的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于2021年11月启动建设;氢储能方面,我国首座兆瓦级氢储能项目——安徽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于2022年7月投运;氢输运方面,国内输氢距离最长的氢气管道输送工程——中石化400公里京蒙输氢管道项目计划于2023年12月开工。通过大量示范项目实践,国内相关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投融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经验。
能源装备逐渐成熟。太阳能发电方面,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太阳能相关技术和庞大完备的产业链;制氢方面,我国碱性电解水制氢单机容量达到2000Nm3/h,设备成本低至2000元/kW,综合技术经济水平国际领先;储运氢方面,我国已研制出87.5MPa钢质碳纤维缠绕高压大容积加氢站用固定式储氢瓶,建成比例10%的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工程;燃料电池方面,我国正在研制单堆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百千瓦级热电联供已实现示范应用;氢气加注方面,我国已具备35MPa和70MPa等级气态加氢站的集成设计能力。与此同时,以中船派瑞氢能、中科富海、中车等为代表的国内氢能装备企业正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已有数十台套氢能装备出口海外,覆盖了“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沙特氢能产业优势
制氢成本优势显著。沙特拥有全球最好的光照条件和天然气储量,低廉的一次能源价格和沙漠土地价格极大地增强了绿氢、蓝氢的出口竞争力。沙特“2030愿景”提出,到2030年实现400万吨氢气年产量和出口量的目标,成为全球氢能经济的领导者。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发布的《沙特氢气生产的经济和资源潜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蓝氢成本将从目前的1.34美元/千克降至1.13美元/千克,绿氢价格将从目前的2.16美元/千克降至1.48美元/千克。凭借自身成本优势和优越地理位置,沙特有望将蓝氢、绿氢出口欧洲、东北亚等地区。2020年10月,沙特已向日本出口了世界首批40吨氢基蓝氨。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沙特“2030愿景”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多样化和可持续的经济体,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改善营商环境。自“2030愿景”发布以来,新政策、新举措不断落地,社会日益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披露,沙特2020年经商便利度指数跃升至第62位,在改革措施方面得分位列第一,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经济体。沙特实施的改革包括建立一站式企业注册流程、颁布担保交易法和破产法、保护少数投资者等。
中沙氢能产业合作潜力点
国际氢能贸易合作。沙特属于典型的氢能出口国,我国中短期内蓝氢、绿氢具有较大的进口空间,远期有氢能出口潜力。我国目前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但氢气制取方式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工业副产氢为辅,碳中和目标下蓝氢和绿氢在我国的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难以脱碳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沙特的蓝氢、绿氢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短期内我国可为沙特氢气出口提供需求市场,通过液氨载体或液态有机氢载体进行船舶远洋海运。未来,两国可共同开拓全球氢能市场,引领国际氢能贸易,共同致力于全球氢能供应链体系建设。
国际氢能基建合作。沙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2019年才建成首座加氢站,发展氢能产业亟须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加氢站、输氢管道、氢能港口、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我国在基建领域优势明显,可帮助沙特完善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可利用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帮助沙特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以开辟沙特市场为起点,未来可辐射周边多个地区,包括中东、北非、欧洲的氢能基建市场。
国际氢能装备合作。沙特氢能产业起步相较于我国更晚,自身科研实力尚待加强,氢能技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而我国在太阳能发电、碱性电解、固定式高压储氢等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氢能储运、燃料电池、氢气加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方面的研发水平持续提升,正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氢能装备企业深入开拓国际市场,国产氢能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越来越多地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因此,我国可作为供应商向沙特出口先进的氢能装备,促进技术转移。
促进中沙氢能领域深度合作的路径
布局氢能贸易中心,建设氢能输运码头。氢能的定位是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将有望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在全球流通,并重塑世界能源贸易格局。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已提出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未来可考虑优先在长三角上海地区、珠三角广州地区提前布局国际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在有条件的港口码头探索建设氢能船舶输运码头,为氢能进出口提供条件,加强与沙特的氢能贸易联系。
加大氢能技术攻关,补齐氢能装备短板。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核心技术,但部分环节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升在沙特及其他国际市场的装备竞争力,亟须加快补齐高端氢能装备短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纯氢管道输运、低温液态储运、70MPa等级加氢等技术。
扩大氢能汽车示范,加快形成运营经验。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行了超1000辆氢能汽车,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在政策支持下,我国“3+2”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也已形成。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规模,加快形成燃料电池汽车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运营经验,帮助沙特开展中重型货车和大中型客车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强化双边协商渠道,构建新型合作机制。由中沙两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共同深化“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在氢能及相关领域的顶层设计与对接,建立健全常设办事机构,强化双边协商渠道。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总结现有合作机制宝贵经验,探索氢能产业新型合作机制,保障中沙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格局。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我国企业进入沙特氢能市场开展合作,需密切关注当地及周边国家政治局势,充分调研当地的法律法规、营商环境、文化习俗等要素,建立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关注项目投资效益的同时,帮助业务属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当地政府的尊重,实现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