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新年抢跑新征程 多地重大项目出炉

   2023-01-10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0
导读

新年伊始,地方陆续公布2023年产业发展重点,其中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强链”项目正加紧部署,以进一步强基础、锻长板,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强链”项目频上新快落地1月6日

新年伊始,地方陆续公布2023年产业发展重点,其中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强链项目正加紧部署,以进一步强基础、锻长板,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强链项目频上新快落地

 

16日,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强链延链,成都高新区与10家合作方集中签约,投资总规模超90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传感技术、AI芯片研发等多个领域。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是成都市依托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汽车等优势产业建圈强链的代表。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高新区正加紧谋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图谱,推动汽车软件、车规级芯片、车载传感器等全链条发展,预计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日前广州因湃电池工厂项目进入打桩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州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进一步稳链强链。2023年广州将谋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就达472个,占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近一半,比去年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近段时间,多地相继谋划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围绕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上马落地一批补链”“强链项目。

 

河南2023年谋划推进50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山东青岛2023363个重点建设类项目中24条产业链项目共297个,占81.82%,数量居前三位的是智能制造装备类项目66个、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类项目24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类项目23……

 

从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来看,不少地方2023年将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例如,河南郑州提出瞄准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联动发展,支持鸿富锦、超聚变等龙头企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认为,以智能制造装备、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产业项目具有引领带动性强、整合效应突出等特征,多地加快部署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将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带动相关产业链落地和创新环节突破,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强链项目加快落地的背后,是多方积极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将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其中包括扎实开展强链补链稳链行动”“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等多项具体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日前也提出,2023年将在攻难关、稳增长、促转型、强基础上下功夫,发挥高技术产业在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将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方上同样动作频频,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例如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将聚焦重点产业链、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供需两端发力,其电子制造、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目前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山东提出要聚焦高端装备、现代轻工纺织、高端化工等十强产业,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锁定产业链优势长板,更好地形成要素与技术积累,是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郝伟伟认为,从部委和地方的相关部署来看,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遴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持续增强创新资源投入、重点培育、加快壮大,将为产业体系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

 

在受访专家看来,布局发展强链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需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强化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符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有利环境。

 

郝伟伟认为,应当强化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现实条件和潜在优势进行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避免各地区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针对个别新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通过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的聚变效应,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可以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依托,吸引产业链各个环节集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的本土根植性,形成良好生态黏性。郝伟伟说。

 

朱明皓认为,在做好项目规划的同时,需注重政策间协同,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产品创新的不同阶段完善制定资金扶持政策,以产业为牵引增强金融主动供给,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集中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快建设、早投产。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中国空分网原创作品,作者: 中国空分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kongfen.org.cn/news/show-299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