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2023,光伏洗牌已经开始!

   2023-01-10 大化工1220
核心提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光伏远未达到理想的彼岸。在极短时间内,光伏价格出现暴跌:硅片价格几乎“腰斩”,开工率仅60%左右;硅料价格跌破150元/kg,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光伏远未达到理想的彼岸。

在极短时间内,光伏价格出现暴跌:硅片价格几乎“腰斩”,开工率仅60%左右;硅料价格跌破150元/kg,非一线组件成交价已低至1.6元/瓦。

而处于春节前后的特殊阶段,光伏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绪浓重。如今的降价,仅仅是未来一年甚至数年大变化的起始。

以价格换空间,光伏产业在价格“飙升”两年之后,终将在2023年进入合理的价格水平。

进入2023年的光伏依然疯狂内卷,博弈不断、混沌不堪,旧格局未打破,新格局未成型,新势力又虎视眈眈。而降价风潮下,光伏产业里必将出现惨烈的竞争与洗牌,这无疑也是光伏走向主力能源的特殊的竞争阶段。

有观察者分析,伴随供应链博弈“舒缓”,光伏将在2023年迎来“真正的繁荣”,特别是中下游,都将过上“好日子”。

然而光伏的产业历史一再证明,“产业一片大好”并不适用于所有玩家,“好日子”也并不适用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任何梯队——组件环节尤其明显,那些拥有垂直一体化实力的规模企业,必将在“好日子”来临时,依恃综合能力强势抢占市场,这一环节的集中度很可能在熙熙攘攘的资本进击中不降反升。

更何况,去年底,通威股份也强势进击组件环节!

“2023年,真的是所有企业的好日子吗?”这样的疑问可以抛到硅料、硅片、电池,以及终端的“整县推进”分布式等任何环节。

我们分析认为,过往两年半里,伴随光伏火爆,产业蓄积了更大能量,也聚集了更多矛盾,同时也在孕育更多变数。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预期,但潜藏的各种风险也在增加。

综合各方观点,2023年初已成为光伏新的“临界点”,产业新一轮的洗牌也将开启。已有产业大佬提醒:淘汰赛已经开始了!

黑鹰光伏综合各方信息认为,促成新一轮淘汰赛与洗牌的变量和要素,重点包含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产能的扩张已堪称“疯狂”。2020年,可统计的光伏产能投资为4000亿,2021年超过了8000亿,而黑鹰团队最新统计发现,过去的2022年产能投资已超过8000亿!

第二,与第一条相伴随,即使全球需求猛增,但以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产能投资与预期,产能阶段性的绝对过剩已成事实,一些环节的产能预期已是目前市场需求的四倍五倍甚至更多。

比如,硅片环节,生产规模超过10GW以上的企业有15家之多,而且还有更多的资本涌入。截止2022年底,将近700GW的硅片产能,320GW的产量,无论对于上游的硅料,还是下游供不应求的电池片,硅片都已经出现了过剩。

比如硅料环节,预计2023年6月当月有效硅料产出量将突破15万吨,需要全球每年有810GW的组件需求才能消化如此规模的硅料产能,更别提2023年下半年要排队释放的70万吨(可满足315GW组件)硅料产能!

以2024年底452万吨的多晶硅料产能,以对应产能的测算逻辑,2024年分别对应:1678.8GW的硅片年产能;1626.8GW的电池片年产能;1577.1GW的组件年产能。产能的绝对过剩,必然引起激烈的竞争。

第三,多种力量和要素推动下,供应链价格整体涨了两年多,进入2023年后,伴随供应链价格狂降,产业链必将随之发生剧烈波动、调整与平衡。

黑鹰光伏曾多次强调,最大的担忧,不是此前价格的持续上涨,而是等价格转头向下,甚至剧烈下跌后,光伏产业能否“平稳过渡”,能否“软着陆”?!是否会出现以恶意的“低价竞争”为特点的价格战?

第四,供应链博弈下,各路巨头的“垂直一体化”堪称疯狂,2022年以来更加明显,在新的“竞合”中,未来必然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中出现激烈的彼此“踩踏”。

过往数年,前所未有的“一体化”扩张带来的结果会如何?其一,很多企业从头到脚一样粗,不同产业链的产能加速膨胀;其二,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不同环节都想争第一,争前三,竞争加剧;其三,人人守护供应链护城河,不同环节彼此乱战、彼此踩踏,残酷的价格战必然出现。

第五,全球各路资本疯狂涌入光伏赛道,其中有制鞋的、做服装的,甚至有养猪的。及至2023年,资本跨界光伏依然在继续,这可谓为行业洗牌添油加火!鱼龙混杂的资本,能否在产业剧烈跌宕与洗牌中,在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分到一杯羹?

事实上,光伏的钱哪有那么好挣?伴随产业多年进化,特别是进入平价时代后,光伏的门槛其实远超想象。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线性思维而低估了通威、隆基、中环、晶澳、天合、协鑫、阳光电源等等光伏龙头的护城河而去投资一些阿猫阿狗。

第六,很多企业(特别是新进入者)产能投资还处于重资产投资的初期布局,如果市场行情暴跌,那这样的企业风险基本接近无限大,这样的例子在光伏发展史中已数不胜数。

第七,光伏产业正进入新一轮技术迭代的周期(n型)。过往的产业历史证明,光伏行业的长期“赢家”,通常都是能够在长期技术迭代和短期产能扩张中很好把握平衡的企业。“双碳”大背景下,平衡不好两者的企业,风险加大。

第八,产能领先,只是短期优势,是内卷的根源。随着产能疯狂扩大,技术红利会加速消失,最终变成比拼成本,直至产能过剩,部分产能开始淘汰,最终仅剩少数寡头赚取基本利润。

第九,光伏产业链不断深化和复杂的利益博弈,过去两年的情况是,以硅料为典型代表的紧缺环节势必压榨整个产业链的绝大多数超额收益,哪怕是其他环节的技术进步超额收益,直到其他环节没有利益可以压榨或者全产业链没有产能失衡。

如果2023年前两个季度,上游紧缺环节产能大量释放,产业收益和红利加速传递分享到整个链条,那么是否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迎来了好日子。显然不是,任何环节,有利益释放,必然伴随更多的争夺,激烈竞争不降反增。新旧势力之争,龙头们与二三线企业之争,央国企与民企之争,新一轮争夺与洗牌必然来临。

第十,伴随新一轮洗牌及洗牌后,光伏企业、企业家、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光伏产业均更加成熟,这意味着,光伏企业更是要凭“本事”和“实力”吃饭,曾经一夜暴富的神话很难再有,企业大而不能倒的情况很难再发生。终归,市场的归市场,商业的归商业,我们都需要“按市场规律发展和做事”。

回溯产业历史,身处一个兼具成长性、变化性和周期性的行业,我们已经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与洗牌。

但今时不同往日,“双碳”大背景下,“坡长雪厚”的光伏已不用担心整体的“共识”问题,其作为最火爆的投资“赛道”,洗牌的逻辑与结果,可能和过往都有所不同。

当然,本文仅是一家之言,黑鹰的视角和观点意在提示风险;我们也曾撰文分析认为,以下十种光伏企业最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与洗牌中加速被“出清”:

第一种,跨界幅度太大,但无制造基因,无技术储备,资金支持成迷,临时搭台疯狂挖人,这样的企业要注意了。

第二种,误把产能的短期优势当作长期优势,把短期的战术竞争力当作整体的战略竞争力,产业一旦发生剧烈变动,类似企业可能积重难返。

第三种,一些企业巨量投资的节点选择充满“赌性”,特别是一些新进入者产能投资还处于重资产投资的初期布局,如果不久后市场行情暴跌,那这样的企业风险基本接近无限大。

第四种,决策“一言堂”,创始人独断专横迟早给光伏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第五种,企业家热衷玩资本,喜欢在资本市场不断“瞎折腾”,在创新制造和实业方面根基不牢的制造企业迟早出问题。

第六种,疯狂扩张的同时,企业如果负债率激增,现金流紧张兮兮,库存高企,三角债严重的话就危险了。

第七种,没有创新精神,骨子里不具备创新基因,失去创新能力和动力,特别是跟不上新一轮技术迭代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第八种,企业管理粗放,管理与机制建设远远跟不上规模发展和疯狂扩张步伐的企业,压力和风险也不小。

第九种,光伏产业的竞争环境与格局愈发复杂,自我定位不清晰的企业很危险。“双碳”下,你是谁,你是否融入了“竞合链条”,你要往哪里去?

第十种,“双碳”背景下,产业火爆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却矛盾重重,包括管理层与大股东的矛盾,管理层拉帮结派,家族企业内部矛盾等等,光伏过往的历史已证明,无尽的内部矛盾与内斗过后,企业常常被内耗,无心研发创新及市场化拓展,企业最终一蹶不振甚至最终倒闭。

淘汰赛的影响是多维的。

外部环境与产业内部因素叠加,2023年的光伏洗牌必然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还是那句话,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它更绿色,而是更便宜。

对于光伏产业来讲,过往三次周期洗牌与动荡,已给活下来的企业诸多借鉴与教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平价上网”实现后,产业传导路径将大不相同。简言之,政策影响减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愈发突出,这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加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能力、资金保障能力和团队执行能力。由此反推,企业在在过往两年中的能力积淀、战略布局、阶段性竞争策略,将对未来发展格局产业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合光伏产业过往波折的教训,加之黑鹰光伏长期对企业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新一轮残酷的洗牌期,企业要活下去、活得好、活得长久,各种关联要素不少,不过,首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质。

一,保持稳健的财务策略。尚德、赛维、英利、海润等企业之败,很大一个原因,是在激烈的产能扩张中,采取了激进的财务策略,最终资不抵债,陷入破产重组或一蹶不振。

笔者分析部分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过去三年中,一些中型、大型企业的现金流也很紧张,库存方面也有不小的压力,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和负债率高企,管理成本增加明显。如果长期没有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解决上述问题和压力,一些企业会失去持续经营的能力,最终在此次洗牌突然“断弦”,乃至倒闭。

我们分析认为,在严峻的产业及金融环境下,拥有更多资金储备的企业才更有可能胜出,成为产业新格局的领军者。

二、必须具备核心技术。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自2009年以来,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近90%。成本的下降,首先得益于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各种产品的规模化推广投放。持续的创新能力与产品力,是一个志在长远的光伏企业必备的核心素质。

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角度,光伏的主逻辑是发出一度电的成本是否能够不断降低,对领先性的判断是基于同样资源条件下,是否能够达到度电成本最优的方案或技术路线。此外,对于技术研发的商业化、以及未来风险,要有成熟的评判机制和反应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清楚:如何看到问题、找到本质、投入研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快速导入生产线?类似循环改进的方式如何嵌入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的体系之中?如何预防突然出现的“黑科技”的冲击?

什么是好的技术?目前光伏产业开始进入“n型时代”,那种技术最有竞争力?核心还是一样的: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单瓦成本就是好,能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就是好。

三、扩产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要素支撑。每次洗牌,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先进产能必然淘汰落后产能。从2020年至2023年初,持续的“军备竞赛”中,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保证新扩张的产能是先进产能。此外,加速扩产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要素支撑。管理能否跟得上,销售渠道是否跟得上,人力资源是否跟得上,融资能力是否配比?而对于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而言,管理机制能否跟上,也非常关键。

此外,技改和投资能否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各种要素都必须充分考量。

四、强化全球化能力。光伏“531”的经验证明,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究是不安全的。如果过于依赖某一国家或区域市场,一但政策或市场有变,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伴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更多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头部企业,更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构建一个成熟的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生态、创新体制和运营机制,由此影响、带动和引领全球合作与资源整合,保证其持续加速发展。

五、科学的决策机制不可或缺。毋庸置疑,包括尚德、赛维、英利、海润等等企业,均打上了创始人强烈的个人印记。在企业发展初期,创始人强烈的进取意志,战略决断,知识储备等等,均直接促成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在企业和个人“功成名就”后,“一言堂”的决策方式,往往弊大于利。

回溯产业历史,尚德和赛维等巨头之败,很大程度正源于施正荣、彭小峰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难挽颓势。

特别是,在战略决策和市场布局上,企业家到底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过往的洗牌周期,一些企业家曾经豪气干云、一掷千金的决策,最终致败。

如今,伴随光伏企业与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光伏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不可或缺。笔者想起一位头部企业家的分析:一个人说了算的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可能会导致未来企业巨大的风险。企业要避免“一言堂”决策,避免企业发展的“赌”,要为避免冲动规划打造“防火墙”。

“你说当年的风险是坏事吗,我觉得那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它发生在我企业还小的时候,如果我企业一帆风顺做到很大的时候,再发生大的错误决策,那很有可能企业就垮掉了,那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任何事,多个角度去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