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岁末年初,气温不断下降,各地复工复产提速,给能源保供稳价带来一定挑战。
为确保度冬期间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能源电力企业开足马力,增产增供、稳市稳价。这场能源保供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
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
中央发电企业多措并举,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
煤电方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担三北地区8亿平方米居民供热任务的能源央企,千方百计提升燃煤库存。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5849.72亿千瓦时;累计完成供热量30664.69万吉焦,同比增长3.19%,
在京津冀区域,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有热源厂15家、热力公司1家,总供热面积约1.68亿平方米,为3100余个居民小区、167.2万户家庭提供冬季热源。在陕西,截至2022年12月26日,大唐陕西发电公司年发电量完成70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1%,创历史新高。
核电方面:面对冬季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等严峻形势,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核能安全清洁高效的基荷能源优势。2022年全年,中核集团旗下25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安全发电超过240堆年,核能发电量再创新高。
2022年12月15日4时15分,中核集团旗下田湾核电站年度累计发电量首次突破500亿度,创田湾核电站年度发电量历史新高,实现年度发电量六连增。截至目前,田湾核电1-6号机组累计安全发电量超过3500亿度,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超1.05亿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2.87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3.8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10.2万公顷的绿色森林。
水电方面:迎峰度冬时节,中国三峡集团全面启动保供模式。近期,面对全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及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长江电力按下能源保供“快进键”,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2022年,长江电力运营管理的长江干流六座梯级电站累计输送超2622亿千瓦时电能,可满足超3.15亿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日前,长江电力所属白鹤滩电厂迎来高强度接机发电攻坚战。2022年11月,白鹤滩电厂在三天内成功接管白鹤滩电站右岸2台百万千瓦机组,创下了“三天两投”的行业纪录。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第16台百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已全面建成。
新能源发电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投积极发展清洁供暖,清洁能源供暖装机3176MW,供热面积约3347万平方米,服务约29.8万户居民,101万人口,有效保障区域电力、热力稳定供应,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央发电企业累计发电5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63.1%,高于央企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在煤电价格倒挂、“发一度亏一度”的情况下依然顶峰发电,非计划停运及出力受阻情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
煤炭企业: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
中央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2家企业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自产煤合同签约率达93.6%、履约率近100%,2021年以来累计让利超2400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充分挖潜提效、吨煤必争,自产煤量稳产高产,连续15个月保持5000万吨水平,助力全国煤炭产量刷新历史纪录。开辟疆煤出区、蒙东煤下水、蒙古煤南下新通道,新疆煤炭出区量全年累计发运674.2万吨。推动全国煤炭优化流向,辐射范围2500公里以上,最远运距3500公里。深化国际煤炭贸易合作,全年进口煤2285万吨,同比增长2.5%。
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电厂存煤不低于15天的要求,国家能源集团火电厂总库存达到3500多万吨,可用天数超过23天,为民生电力热力可靠供应提供坚实保障。记者了解到,集团发电量连续两年突破1.1万亿千瓦时,以不到全国11%的装机贡献了13%的电量。
2023年1月1日,坐标河北黄骅港,最低气温零下8度。站在装船码头,料峭的海风更加刺骨,繁忙的码头却是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船船煤炭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光明和温暖。截至12月31日,黄骅港已完成煤炭下水外运2.05亿吨,连续4年突破2亿吨大关,稳居全国煤炭第一下水港之位。
作为煤炭生产企业,中煤集团全力以赴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保供稳价工作。
中煤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4%,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4%。全年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1.6亿吨,占自产动力煤资源量的94%,其中电煤合同占比81.3%,较上年增加2000万吨、增幅15%,为2016年中长期合同制度实施以来电煤签约最好水平。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增幅0.9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7.6%,再创历史新高。
电网企业: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
中央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
近期强冷空气大面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降温降雪,道路积雪和线路设备覆冰给供电保障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单位统筹安排、提前准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居民温暖度冬。
1月1日零时,随着23下天津鼓楼钟声的敲响,国家电网天津城西公司圆满完成“鼓楼津声—2023平安启航”系列活动供电保障工作,2023年新年全面保电工作也随之拉开序幕。
新年伊始,国网天津电力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涉热涉暖设备巡视和状态监测,严格落实各项防寒措施,着力保障供暖线路稳定运行,同时综合运用11000余套通道监拍装置、186套覆冰舞动监测装置、观冰精灵等对线路通道、导线覆冰情况开展研判分析,实时掌握各区域线路潜在风险。
2022年12月以来,南方区域遭遇多轮寒潮侵袭,其中贵州最低气温已降至-1.4℃,取暖负荷大幅攀升,为最大限度支援贵州,南方电网除调减黔电送粤计划电量外,实际运行中进一步调减,当前已将贵州外送降至保安全最小外送水平,并在广西自身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协调将兴义电厂2号机组转并贵州运行,全力支持贵州电力供应。
同时,在广西12月寒潮期间,南方电网强化省间电力互济,创新组织三次广东送广西周交易,共计安排支援电量0.6亿千瓦时。同时,协同发电企业一起克服困难,最大限度释放煤电、气电发电能力,坚决避免拉闸限电。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1年9月底以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企业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持续优化需求响应机制,累计组织跨区跨省支援3000余次、电量近500亿千瓦时,最大限度控制了有序用电规模。
石油石化企业:保障冬季用气供得上、稳得住
面对国际天然气紧缺、价格高位运行的严峻挑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在确保气田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海上气田建设,加大进口油气资源获取力度,2022年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方,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方,同比增长17.2%。
供暖季以来,中国石化天然气保供整体安全平稳,供区市场保障有力,截至2022年12月末,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103.6亿方、日均1.7亿方。
2022年底,中国石化宣布,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一举创下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最多、井组采收率最高两项纪录。
2022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实现4年连续增长。其中,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8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夯实;新疆油田原油全年产量达1442万吨,是历史上超产幅度最大的一年;长庆油田全年生产原油2570万吨,为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6500万吨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中国海油全力推动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持续快速上产,深水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捷报频传,多项关键指标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海油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超5200万吨,同比增长近340万吨,约占全国总增量的60%,增量占比连续四年居三大石油公司之首;天然气产量超250亿方,同比增长超26亿方,增速居三大石油公司之首,海洋油气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