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端价格下移,光伏行业是时候交作业了!

   2022-12-22 大化工840
核心提示:近期,光伏制造端价格纷纷回落。在硅料价格从高位确定性回落的预期之下,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的回落也成为确定性事件,只是具体回落曲线难以准确估计罢

近期,光伏制造端价格纷纷回落。

在硅料价格从高位确定性回落的预期之下,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的回落也成为确定性事件,只是具体回落曲线难以准确估计罢了。

在这个趋势下,组件价格再次回到1.5元/W甚至更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光伏电站端却是今非昔比,毕竟下游电站的IRR模型已经能够接受2.0元/W的组件了。

组件价格回落会带来哪些冲击?会提高下游电站的IRR?会刺激下游终端装机?会导致组件环节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组件价格继续坚挺?

这种线性思维未免太幼稚了。

上游推动下游变革

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上游制造端的效率提升及成本下降,带动下游电站端的应用推广,并随着平价上网的到来摆脱了补贴依赖而逐渐走向市场化。

光伏行业已经走完发电侧平价的1.0阶段,正在进入用电侧平价的2.0阶段。在1.0阶段上游制造端功不可没,但2.0阶段仅仅依靠制造端的一厢情愿似乎难以达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光伏不仅仅是制造业,更是能源业。

如果说组件价格2.0元/W的时候,下游光伏电站都愿意开工(IRR达到要求),那么组件价格回落之后,比如到了1.5元/W的时候,下游光伏电站会面临怎么样的境遇?

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

正如本公众号一直强调的,因为光伏电站目前仍然还有很多潜在责任没有承担,IRR模型中还有一些潜在成本没有考虑进去,这是光伏先天局限性决定的,尽管组件价格回落了,但其他成本必然会逐渐反映,毕竟最终IRR不是成本决定的,而是社会平均收益率决定的。

随着组件价格的回落,在IRR保持合理稳定的情况下,此消彼长,组件成本下降,其他成本必然显现,这当中包括我们熟知的配套储能成本。

随着这一轮组件价格的回落预期,而且大幅回落,对光伏电站端的利益格局冲突将更加明显和剧烈,也将自然带动电站端的一场变革,并最终将光伏行业推向用电侧平价的2.0阶段。

好戏还在后头。

储能沦为窃取光伏成果的工具

配套储能,是这场变革的第一个副产品。

这两年,光伏配套储能很火,而且是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难道是因为刚需?是因为真爱?

恰恰不是。根据中电联近日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目前新能源配储能利用率低,储能规模、型式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电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感觉就是花大价钱买个摆设,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但是,存在就是合理。

这几年下游光伏电站需求旺盛,供给端尽管组件价格不降反升,但毕竟转换效率及生命周期也在不断进步,度电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所以综合来看供需两旺,电站端实际上仍然非常活跃,只是低于大众心理的过高期望罢了。

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配套储能也就登场了。

很多地方政府拿着IRR模型来跟光伏电站项目安排配套储能,有点“买一搭一”的意思,光伏是赚钱的,那就先搭一个储能再说吧。实在不行,再搞一些花式负担:产业配套、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总之不能让电站投资方干净利索地享受超额收益。

配套储能只是其中最容易量化,也最方便端到台面上的名目,看起来高大上,冠冕堂皇。随着组件价格的预期回落,配套储能势必越演越烈。

我们可以测算一下,按照20%、2h配套储能,也就是1W光伏配套0.4Wh储能,假设组件价格下降0.4元/W,就相当于这个储能系统成本(按1.8元/Wh)的55%了。

可见,光伏成本的下降,对支撑配套储能的建设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开始。

倒逼新型电力系统完善

目前光伏消纳端还比较凌乱,配套储能只是乱象之一。

这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新能源扩容不相匹配有关。

成熟的电力系统,应该可以很好反映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市场化价值,其低碳属性应该获得收益,其间歇性等缺憾应该付出成本。目前,这两大方面都是缺失的。

关于第一个方面碳排放,尽管光伏在发电端不产生碳排放,但在制造端目前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碳排放,颇受诟病,所以光伏目前没有底气去强调自身的碳排放优越性。这个话题这里不做展开。

我们重点谈谈第二个方面,光伏具有时间局限性、空间局限性和稳定性差等特点,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甚至随机性等不足,所以其作为独立电源在进入电网的时候,在现货市场并没有优势,电价很难最优(白天发电高峰也并非用电高峰),而且还需要支付更多稳定性成本(比如配套储能、辅助服务)。

目前,新增光伏上网电价并未完全参与市场化定价,仍有相当比例的保障性收购,另外在电力稳定性方面也没有充分支付相应的辅助服务成本。所以说,光伏的部分潜在成本仍然是缺失的,并未考虑进IRR模型当中。

但是,随着这一轮组件价格的回落,度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发电将越来越有实力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一方面坦然面对可能接受的较低上网电价,另一方面坦然承担应该承受的较高稳定性成本。

这些成本考量在以往是缺失的,那个时候毕竟不具备这个能力,也缺少相应的机制。一旦这两个方面的账单摆在台面上,光伏的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就仍然任重道远。光伏行业远远没有到沾沾自喜的阶段。

这不是外部后天强加的,而是光伏先天自带的,不能怨天尤人。

光伏发电的角色进一步从“需要呵护”走向“自力更生”。这个过程跟1.0阶段的光伏补贴退坡是一样的,2.0阶段也需要像接受补贴退坡一样接受新规则的挑战。

如果说光伏的消纳端曾经是一笔糊涂账,但随着光伏成本的不断下降,尤其是组件价格的预期回落,消纳端的利益越来越丰厚,就越会吸引相关方参与进来,并有望重塑利益格局,进而倒逼新型电力系统的完善,以适应新的利益分配格局。

这个正在不可避免地迎面而来,翘首以待。

只有利益,才能重塑格局。

可见,制造端价格下移,将有望倒逼光伏下游消纳端从无序走向市场化,而这将是光伏行业下半场的重要任务。

光伏不仅是制造业,更是能源业。光伏上游制造端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只有转化为真正的能源生产力才有经济和社会意义。

从备受呵护到自力更生,光伏行业是时候交作业了!而制造端价格回落正是重要推手,这也将是本公众号在2023年关于光伏行业的跟踪重点。

好戏刚刚开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