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超过三分之一央企布局氢能产业,可再生能源制氢成热点

   2022-12-20 大化工1250
核心提示:风芒能源获悉,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官微发布文章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风芒能源获悉,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官微发布文章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国资央企发展全局,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发挥好中央企业在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保障能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着力提升清洁能源发展水平。中央发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5%,电网企业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5%,新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稳步构建氢能产业体系,推进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布局氢能产业。国家电网在张北建成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助力实现冬奥场馆100%绿电供应;南方电网广东梅州、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建成投产,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968万千瓦。

         

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推进化工、煤矿、交通等重点领域绿氢替代。

2022年12月19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储能承担削峰填谷、改善电能质量、提升电力运营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处在蓬勃发展态势的锂电储能仍属于短时储能,储能时间一般在20小时以内、几小时的一个储能,只能实现一天一充一放或者一充两放。若要满足更长时间的储能,氢能将成为重要载体。在能源比较富裕时可以用来制取绿氢,绿氢既可以提供季度级别的长时储能,又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难问题。

我国新能源发生地大部分在西部郊外,戈壁、沙漠、荒漠,而我们的用能在城市、大部分在东部,氢能将在跨地区能源输送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氢可以通过储存或转化成甲醇、氨等氢的能源化合物,则可以实现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储存,而且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运输。

高纪凡指出,受制于电能成本难题,目前电解水制取绿氢的成本大约是灰氢的2~3倍。但随着科技创新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绿电制氢的经济优势将会逐步得到显现。在中国西部很多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将会降到一毛钱以下。据高纪凡预测,在未来的5~7年内,我国西部地区绿氢成本将会达到与灰氢一致甚至更低。

详情见下: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国资央企发展全局,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发挥好中央企业在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加强谋划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着力加强统筹谋划。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议,统筹推进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二是“一企一策 ”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印发《中央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组织指导各中央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工作,科学制定本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合理确定目标指标,细化部署重点任务,压紧压实推进责任。三是强化节能降碳考核约束。修订《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把节能降碳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对节能降碳环保数据严重不实、弄虚作假的中央企业年度考核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在2022—2024年任期考核中,对72家能耗和排放较高的中央企业设置节能降碳考核指标。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优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印发《“十四五”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纲要》,专篇部署绿色低碳发展,指导中央企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双碳”工作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力度,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支持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兵器工业集团投入60亿元开展节能减排改造;中国石油启动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打造首个全绿电化工项目。三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额年均增速超过20%,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创新平台,创建物流大数据、海工装备等协同创新平台,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四是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发展绿色智能建造。中国建筑集团建成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投资PC预制构建厂超50个,年总产能超600万平方米。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积极开发绿色、节能、环保交通运输装备。中国中车研发碳化硅逆变器、永磁直驱技术等新一代地铁产品,较普通产品节能15%以上;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加大推动清洁燃料电池、智能充电等技术攻关与应用;通信企业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升级,围绕5G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突破,积极打造研发、应用、运营、产品一体化绿色低碳全链条。五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用能管理,加快实施节能降碳工程,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材企业积极探索城市生活垃圾掺烧、生物质耦合发电等技术应用与推广,华润集团2021年共处置市政污泥106万吨、药渣4.4万吨。六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印发《关于严控严管“两高”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组织中央企业全面摸底“两高一低”项目情况,坚决退出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项目。

三、保障能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一是全力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组织能源领域中央企业千方百计打赢能源电力保供攻坚战,发挥国有企业在能源电力保供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2021年,中央企业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发电量达到4.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占全国发电量的64.6%,高于装机规模占比2.5个百分点。二是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持先立后破,合理发展先进煤电,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目前,中央发电企业单位供电煤耗降至298克标准煤/千瓦时,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550克/千瓦时。严控传统煤化工产能,有序建设技术新、能耗低、效益好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三是着力提升清洁能源发展水平。中央发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5%,电网企业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5%,新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稳步构建氢能产业体系,推进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布局氢能产业。国家电网在张北建成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助力实现冬奥场馆100%绿电供应;南方电网广东梅州、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建成投产,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968万千瓦。

四、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纷呈

一是加强低碳零碳负碳科技攻关。组织中央企业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积极承担先进核电、清洁煤电、先进储能等一批攻关任务。中国华能全球首堆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并网发电;中国华电、东方电气集团合作推动G50燃气轮机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宝武富氢碳循环高炉突破传统高炉工艺极限。二是强化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宿迁公司建设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项目,获评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典型案例;中国石化建成投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航天科技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三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建设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央企业牵头成立了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创新联合体、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成为绿色低碳技术交流的有效平台。

五、完善管理机制,持续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建立中央企业碳排放统计报送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平台。加大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自查自纠,建立企业碳排放质量管理标准。二是积极参与碳减排市场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中央企业碳汇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指导中央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电力企业中,有超过600家中央企业所属电厂;在10家首批成交企业中,有8家为中央企业。三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中央企业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组织重点行业中央企业向全社会、同行业发出绿色低碳倡议,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题培训,提升中央企业领导干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及各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强化组织实施,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节能降碳重点工程落实落地,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