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保供再添新力量
世界陆上最大LNG薄膜罐横空出世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 这个京津冀“超级工程” 是怎么一步步“长”起来的 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

11月22日,随着T-6024薄膜罐的波纹板焊接完成,由中国石油寰球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一期2台薄膜罐完工。这两台薄膜罐罐容为22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建设、世界陆上最大的薄膜罐,标志着京津冀LNG“超级工程”一期进入投产倒计时。

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是为北京市提供安保用气、加速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项目,按照“同步建设、分期投产”的原则分三期实施,共包括一座LNG码头、10座超大型LNG储罐及配套工艺设施和一条长215公里的外输管线。全部建成后将实现500万吨/年LNG接卸能力,6000万立方米/天的管道气化外输和170万吨/年LNG槽车装车的外输能力。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对缓解京津冀供气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02 二是薄膜罐由于高度工厂化预制,大幅减少现场安装和焊接,可缩短建设工期;
03 三是薄膜罐绝热封闭空间由氮气保护,确保储罐运行生命周期稳定的保冷性能;
04 四是薄膜罐可无风险开罐检查,为储罐生命周期开罐运维保障及延寿评估提供可能。
这一项目建成后,填补了中国陆地薄膜罐的空白,有效推进了薄膜罐新型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11月22日,随着一辆辆LNG槽车通过色谱、甲烷含量等检测后进入华北油田LNG调峰储备库卸液,为京津冀地区迎战冬供“大考”备下充足“粮草”。这标志我国第一个投用的陆上LNG薄膜罐正式进入保供储液模式。

华北油田LNG调峰储备库项目设置包括1座2.9万立方米LNG薄膜型储罐,1座 LNG 卸车橇,1座 LNG 装卸车橇。投用的LNG薄膜罐日最大气化和供气能力为60万标准立方,每天可满足周边地区60万户家庭用气需求。 作为一种新型储罐,LNG薄膜罐与常见的9%镍钢储罐相比,具有净存储量大、施工周期短、成本造价低、抗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经济技术优势,但施工过程中对焊接工艺要求也极高,因为仅1.2毫米左右厚的不锈钢钢板上出现任何一点微小焊烫伤都会导致薄膜罐整体失效。

为保障薄膜罐主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全方位受控,自项目施工以来,华北油田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控方法,对LNG储罐桩基工程采用先进的“桩柱一体化”、泵柱管罐外预制和整体吊装等施工技术,使工程整体进度得到显著推进。 负责设计施工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经过多方论证,对绝热材料和不锈钢钢板采取预制厂批量生产和模块化设计方式保证工期和质量,并在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第三方密性检测,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运用陆上LNG全容薄膜罐技术的项目。薄膜罐的投用对带动大型LNG薄膜储罐技术在国内推广、加快薄膜罐设备材料国产化进程、推动LNG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另悉,这个LNG调峰储备库采取的管网互通、多气源互补、应急互保运行模式,不仅能保障周边地区生产生活应急用气,还对优化京津冀天然气储备库整体布局、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黄冈LNG储气设施项目 以国家储气设施项目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的黄冈LNG工厂,新建一座规模为8万水立方的LNG储罐,这是湖北省重点LNG储气设施项目,是湖北地区建设的首个预应力混凝土LNG储罐,也是中国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开展LNG储罐数字化交付的试点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湖北省黄冈市、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能源调峰,改善湖北的能源结构、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湖北省天然气高峰用气安全,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黄冈LNG储气设施项目8万方LNG储罐穹顶气顶升的成功,不但标志着本项目正式转入内罐安装阶段,为保障项目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标志着中油工程已完全掌握了预应力混凝土LNG储罐的相关技术,实现了在LNG储罐项目领域又一次重大突破。

文章内容来源中国石油,图片来源:中国石油,转载平台:中国石油微信,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