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月,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和材料”)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又一上市光伏企业。
据悉,聚和材料本次上市IPO拟募资10.27亿元,其中约2.7亿元拟用于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一期)、0.54亿元拟用于常州工程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最终募资总额高达30.8亿,超募近20亿元。
维科网光伏注意到,聚和材料每股发行价为110元,开盘后股价大涨,随后股价有所回落,最终收于148.91元,涨幅为35.37%,总市值为166.65亿元。
高速成长
资料显示,聚和材料成立于2015年8月,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正面银浆是一种以银粉为基材的功能性材料,是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的关键材料,其产品性能和制备工艺直接关系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此前,光伏银浆及相关技术一直掌握在杜邦、贺利氏等国外企业手中,2010年成立的帝科股份和2011年成立的苏州晶银,都在积极推动光伏银浆的国产化替代。聚和材料成立时已是光伏“寒冬”后期,我国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正顺应了国产化替代大潮。
成立后不久,聚和材料出资人为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吸引人才加盟,自愿将所持部分股份赠与核心技术人员敖毅伟、冈本珍范。前者主导了聚和材料PERC电池用银浆的开发,是公司7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后者曾担任三星SDI研发副总裁。又引入了三星SDI经销商劳志平,迎来了高速发展。
2018年-2020年,聚和材料营收分别为2.18亿元、8.94亿元、25.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5亿元、0.71亿元、1.24亿元。
超越两大“前辈”登顶
在此过程中,聚和材料的正面银浆销量,也超过了前文提到的两位“前辈”。
2018年,聚和材料正面银浆销量为53.04吨,帝科股份和苏州晶银分别为197.14吨和200.88吨。2019年,聚和材料正面银浆销量上升至为209.17吨,帝科股份和苏州晶银分别为311.83吨和235.47吨,差距大幅缩小。
2020年,帝科股份销量微增至328.25吨,苏州晶银下滑至154.01吨,聚和材料正面银浆销量继续高速增长至500.73吨,完成超越。
2021年,三者差距继续扩大,其中聚和材料正面银浆销量达944.32吨,帝科股份和苏州晶银分别为492.27吨的229.33吨。
值得一提的是,帝科股份于2020年6月上市,募资3.99亿元中近2亿元用于年产500吨正面银浆搬迁及扩能建设项目,在销量增长上依然不及聚和材料,近半年内股价逐渐走低,截至12月9日,总市值为54.27亿元。
客户方面,聚和材料与通威太阳能、东方日升、晶澳科技等头部光伏企业都有密切合作关系。
其中,东方日升是聚和材料2018年和2019年最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24.31和23.41%。2020年,通威太阳能成为聚和材料最大客户,销售占比为37.27%。
未来可期
对于未来发展,聚和材料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新产品开发部下设单晶PERC银浆、TOPCon银浆、HJT银浆、5G滤波器银浆和其他领域银浆等多个产品线。
其中在大于23.5%PERC电池新型无机化学设计、关键材料改性及银浆产品和高效N型 TOPCon钝化接触电池P+发射极高性能银铝浆开发上,均已实现客户端量产,技术持续精进中;在新型有机载体在单晶SE无网结超细线印刷技术中的应用与开发上,已进入客户端量产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