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即将开出重税“罚单”。
获悉,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针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反规避调查初裁决定(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包括隆基绿能(SH:601012)、天合光能(SH:688599)、阿特斯(CSIQ)、比亚迪(SZ:002594)在内的4家中国企业,被初步裁定存在“反规避行为”。
消息发出后的下一个交易日,即12月5日,隆基与天合股价皆有跌幅。至12月6日收盘,隆基绿能续跌1.08%,天合光能续跌11.04%。
中国光伏产业的统治力全球皆知,为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给中国光伏“添堵”,最常用的做法就是设置反倾销重税。
为了规避这一措施,中国光伏企业通常会将产品运送至东南亚,重新生产、组装,再出口到美国。
2022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决定调查关于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硅光伏产品。时至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反规避调查的初裁结果。
结果显示,比亚迪(柬埔寨)、阿特斯(泰国)、天合光能(泰国)、越南光伏(隆绿能基子公司)涉及“反规避行为”(Circumventing),将被分别施加 27%、16%、254%、254%的关税。
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数据,越南、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这四个国家占美国太阳能组件进口量的80%。而比亚迪、阿特斯、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四家公司的产品,可占美国太阳能电池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若施加重税,无疑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表现造成相当程度的打击。
但是,此次裁定结果为初裁,尚不具备法律效应,终裁结果将于明年5月份才会揭晓,并可能会与初裁结果有出入。
与此同时,根据今年6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的24个月豁免政策,从2022 年6月6日到2024年6月6日,进口自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电池组件将不需接受反规避调查。因此,即便终裁也认定中国光伏企业存在“反规避”问题,在这段时间内的出口也不会被施以重税。
而就算豁免期过了,被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也丝毫没有担心。
12月5日,隆基绿能对此次初裁结果回应称,在两年的豁免期内,公司有充足的手段和方式去应对有关问题;天合光能更直接表示,目前公司在东南亚没有一体化产能,硅片都是国内出口到东南亚,这样就会产生反规避。而明年公司在东南亚自有硅片产能建好之后,这方面的政策风险就会规避掉了。
也就是说,美国的反规避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的限制效果其实并不大,至多是促使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建产能,进而增加一些资金压力。
既然美国知道中国光伏企业不怕,为何又要搞这样一出戏码?
分析认为,美国如此举措,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美国不想让中国光伏独强,要让中国光伏自己在海外培养对手,这样既可以变相削减中国光伏的全球统治力,也可以令美国找到更多国家的光伏合作者。如中国光伏在海外投建产能,就将带动海外国家的光伏行业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美国给中国光伏制造障碍,手段除反规避调查外,还有以侵犯新疆人权为名而制定的“涉疆法案”。
在该法案下,美国不接受采用来自新疆原材料的光伏产品。为此,截至今年10月25日,美国至少已经扣押了来自中国的高达1053批光伏电池组件,总量为3GW,诸多中国光伏企业都因此蒙受损失。
但在此之中,中国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SH:688223)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却没有被扣押。究其原因,是晶科与海外硅料企业瓦克化学签订了长单采购协议,从2021年9月至2026年12月期间,晶科将向瓦克采购合计超过7万吨的多晶硅料,成功绕开了“涉疆法案”。
而该长单采购直接促使瓦克业绩暴涨。2021年,瓦克多晶硅业务实现息税前利润6.65亿欧元,同比增长超13000%!
中国光伏对海外光伏企业的“提携”能力由此可见。
其次,美国反规避调查此时对中国光伏企业如此“宽容”,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想要在本土培育光伏产业链,而这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中国光伏产品。
今年6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援引《国防生产法》,宣布扩大本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试图在2024年之前将光伏产能提高两倍。同时,拜登还指示联邦政府增加购买美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技术产品。
但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2022年1-8月,美国累计新增光伏装机14.96GW,同比下降 16%,其中8月光伏新增装机1.94GW,同比下降13%。可见目前指望美国本土光伏产品还是不行,若再严格管制“量大管饱”的中国光伏产品,美国本土光伏市场势必萎缩,届时什么产业链都难以崛起。
换而言之,美国本土光伏产业链一日“不顶用”,美国政府就一日不能“下狠手”管制中国光伏产品,但期间对中国光伏施以障碍,为本土光伏企业营造一些生存空间,还是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