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高温盛行,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北半球许多地区遭遇了持久的极端高温天气。一方面,由于人们制冷降温需求旺盛,居民和汽车空调用能大增。另一方面,极端高温对低碳能源的生产造成较大破坏,对能源供应造成制约,能源短缺出现并对民众生活造成巨大冲击。当前较多国家所处的能源困境对世界能源转型的未来有丰富的意涵。
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北半球许多国家的多行业都受到较大影响,能源行业首当其冲,行业内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暴露出来。
首先,能源贫困并未远去。如果家用能源支出在一个家庭收入中占比达到10%以上,那么这个家庭就意味着陷入了能源贫困。近期许多国家开始放松了疫情防控政策,能源需求开始反弹,叠加世界地缘政治矛盾的加剧和极端高温天气的蔓延,世界能源供应趋紧,电力、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的价格大涨,世界能源贫困现象随之加剧。
其次,各国需认真对待低碳能源的缺陷。一方面,低碳能源的生产较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低碳能源储能难度大、费用高、技术尚不成熟。截至目前,可与世界低碳能源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储电技术还未开发出来,经济性也无从谈起。
近年来,欧洲的能源困境折射出储能难对低碳能源供应的影响。欧洲是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急先锋”,多年来坚持发展清洁电力。其中,风电承载着欧洲再电气化的主要希望。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数据,2021年欧洲风电总发电量是5030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下降1.6%,值得注意的是,全年的总体稳定并不等于各季度的发电量都稳定。2021年,欧洲遭遇“无风之夏”,英国、德国等风电大国二季度的风电发电量均大幅下降。英国二季度风力发电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14%,而德国2021年上半年风力发电量比2020年同期大幅缩减21%。风电不能大规模储存,也无法跨季度调配,因此,2020年欧洲风电大丰收对2021年夏天的欧洲风电供应基本上没有意义。
凛冬将至,今年欧洲各国为避免在采暖需求旺盛的冬天出现严重的能源短缺,正紧锣密鼓地往储气库注气。但这时可再生能源行业却在储能保供方面基本难有贡献,说明可再生能源行业在这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当前,国内外的能源困境对我国和世界的能源转型有较多启示。其中一点便是推进能源转型应尊重客观规律,方式应以能源竞赛为主,而非能源替代。
人类社会已经历过多次能源转型,其中主要的两次是从薪柴到煤炭的转型和从煤炭到石油的转型。这两次转型基本上都是自然完成的: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新的能源品种的消费在发展,同时旧的主导能源也不容小觑,其消费量仍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不及新能源。如此发展下去,最终新的能源品种代替旧的能源成为新的主导。
如今我们正经历从油气时代向电力时代的过渡。按照许多人原本的设想,这一次能源转型会与历史上的转型都不一样,将突出能源替代,即用低碳能源替代油气煤等化石能源,尤其强调要尽快替代煤炭这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化石燃料。这样的能源转型设想建立在能源供应在任何时候(包括极端天气出现时)都很充沛的基础上。但是,“骨感”的现实已多次证明,这种理想的情景实际上并不存在。
另一点启发是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储能建设,包括低碳能源的储能。储能是能源应急的重要部分,近两年的极端天气和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造成的能源短缺表明,能源供应不足可能突然出现,且造成的冲击远超人们之前的想象。为有效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民众的用能需求,各国需要持续推进储能技术开发和储能模式创新,加快扩大储能规模。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