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陕鼓动力的『加减法』

   2011-11-26 0
导读

 编者按: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号召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本报在推出民生零距离栏目后,拟不定期推出经

 编者按: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号召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本报在推出“民生零距离”栏目后,拟不定期推出“经济走访谈”栏目。我们将深入走访陕西一些具有特色的企业、行业等,望闻问切,从而更好地促进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西安市区出发向东,经过陕西第一条高速公

  路西临高速,到了骊山脚下,也就到了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生产厂区。

  进得厂区,绿树成荫,这里甚至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苗圃”。只不过一进大门道路坡度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的总装车间、试车站,几乎已经上了半山腰了。随行的陕鼓品牌文化部员工秦夏笑道:“我们这里的空气肯定比西安好,本来就在山沟沟里啊。”尽管不乏调侃,但实际上,陕鼓的历史跟西安大多数三线企业如出一辙:1968年从老工业基地东北内迁建厂,而内迁要靠山隐蔽,故择址于临潼骊山脚下。1975年,陕鼓动力建成投产。

  事实上,当时的陕鼓动力只是“一五”、“二五”、“三线”大量中央投资项目当中布局于西安的普通一员。而即使到了现在,陕鼓动力董事长印建安还常常自我调侃,“我们是一群来自陕西临潼代王的农民”。

  事实上,对于深度专业化分工的思考,陕鼓动力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发展的道路。而今,它已经成为行业最高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最低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风机行业的排头兵。那么,从三线到一线,陕鼓动力的转变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减车间

  曾经连螺丝、螺母都自造而今常规标准件全外购

  在机加二车间,部分区域地面显得有些斑驳,一块一块的。“这些都是原来的旧机器,现在已经拆掉了,不过当时的基座在地面上还有些痕迹,有些已经换了机器。”在车间里正忙着的一位老师傅笑道,“你可能想不到,原来我们这个车间,连螺丝、螺母都是自己生产。”

  国企当中一直被人诟病的“大而全”、“小而全”,显然又一次让人看到例证。不过,陕鼓动力早已经做起了减法,所谓螺丝、螺母或许只是小case,甚至连整个铸造车间都因此挪作他用了。

  “我们的技术特别好,还曾获得铸造业的最高奖。”陕鼓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晓玲从前是陕鼓动力的总工艺师,“陕鼓动力曾经自己做铸造的环节,可最终从企业整体出发,这个生产环节转为外包协作。外包协作价格低于自制成本,质量也好,就将铸造车间130多名员工全部重新转岗。”尽管转变是痛苦的,但仅此一项,陕鼓动力就能一年节省1000多万。

  而今的陕鼓动力,常规标准件全部外购完成;整个铸造车间,运输业务早已交由社会资源进行……陕鼓动力董事长印建安经常拿空调举例:“里面的零部件可能是"八国联军",你根本不知道,也用不着知道!你只关注整体的效果和功能。用户也是如此!”

  “还有,你看到的苗圃、花园,也是我们原来的一些旧库房等建筑拆掉,整合资源后改造过来的。”秦夏如此介绍道,“减掉了这些,整个厂区的环境也更好了。”减流程

  精密加工制造环节也要高附加值

  记者来到叶片加工车间,小张师傅正在观察机器里加工的叶片,“还有几分钟就好了”。

  随即,小张师傅戴了手套从先进的五坐标加工中心取出加工完成的叶片,看上去有点像小半个编钟的模样,然而这和摆在桌上待加工的叶片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还是小张师傅提醒,“我这道工序主要是磨这个面,算是精密加工吧,而像叶片主体的粗加工都是协作生产的”。

  “固定资产要投资在涉及核心技术、涉及影响产品的重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关键环节,这样的制造环节是高附加值的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上强化能力,其他的环节逐渐放弃,人员向其他方面转移。”陕鼓动力总经理陈党民表示。

  120多亿的总资产中仅有6.8亿多是固定资产,对于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来说,陕鼓动力的资产结构的确“轻”得可以,而这样的轻资产结构也帮助陕鼓动力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减部门

  曾经上百人维修队伍而今全专业化外包

  在陕鼓动力的厂区,陕鼓人都穿着蓝色的工装,但也时不时会看到穿着绿色工装的人在忙碌,这有啥区别呢?

  “我们是陕鼓机床的"保姆"。”好开玩笑的王伯黎师傅一边扑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跟记者介绍道,“你没看我们的衣服上都有中如两个字,我们是北京中如机床总公司的,专门负责陕鼓动力的生产设备维修。”

  “其实我原来也是陕鼓动力的一名维修电工,后来退休了,又返聘到这家外包维修的公司上岗了。”王师傅热情地自我介绍道,“呵呵,我就是闲不住。”

  “当时我们的设备处有160多人,现在的外包维修队只有70人,还有十来个我们这样的老家伙。怎么说呢,人家对于这些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数控机床还是熟悉,而且,维修的成本算起来比我们自己的成本要低得多。”

  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过程中免不了需要机床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从前设备处就是企业养的一支维修队伍,一年要花2000多万,现在我们专业化外包出去,只要1000多万就够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kongfen.org.cn/news/show-25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