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陕鼓动力的『加减法』

   2011-11-26 0


  加服务

  原先只是制造而今当起风机24小时“保姆”

  那么“裁”下来的工人都去了哪里?很快在下一个车间,记者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陕鼓动力的服务产业部维修车间。

  厂房里,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车间里摆满了正在修理的风机设备,工人们全都各自忙碌。“这个车间的员工全都从事风机的维修、安装、调试服务,我们现在拓展服务经济,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收入增长点。”秦夏做起了解说员,“而且这里的工人很多都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就拿原设备处的人员来说,员工经过转岗培训后从事服务产业发展,如今这个部门所产生的专业化收入常以亿计。”

  “对于陕鼓人来说,最擅长的肯定是风机安装调试、检修和维修服务,干这个也最在行。”陕鼓集团总经理李宏安对此表示,“假定现在的(生产)市场哪一天饱和的话,它风机总得维修呀,因此这个市场对重大装备制造业来说是持久的收入。”

  据了解,2002年起,陕鼓动力开始研究旋转机械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大型机组的运行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陕鼓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心,技术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全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故障诊断。

  “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做风机"保姆",就是客户不用再考虑自己对于风机的维护,只考虑使用就可以了。”李宏安说道,“现在我们在全球范围内,24小时都知道用户风机运行情况怎么样。你使用,我来操心,万一出现什么故障,我在家里的备件库里早就给你备好了配件。”

  加配套

  从单一风机生产到业务“边界模糊”

  在陕鼓一直有一个故事,2002年,陕鼓动力拿到宝钢高炉TRT(工业流程能量回收装置)项目600余万元的主机订单。陕鼓动力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即在卖主机的同时,提供整个工程的设备、厂房、基础及外围设施建设的配套服务,实施“交钥匙”工程。订单从600余万元变成了3000余万元。

  企业2000多人次经过一年忙碌、通过多道工序生产制造出的产品,最终的产值只有600余万;而一名副总工程师带领几名技术及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总包和项目管理提升出来的部分,产生的产值是2000余万,整整是前者的3倍多!

  经过类似这样的实践,陕鼓动力确定了“两个转变”战略,即“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陕鼓动力从动力设备制造开始向系统服务延伸,并继而延伸到基础设施服务,业务边界更趋模糊,甚至在上市的时候,很多市场人士很难拿出可以和陕鼓对应的行业和可比的上市公司。

  据了解,目前,陕鼓动力分为三大业务板块。一是适应大型化、节能减排、新型能源需要开发的能量转换设备产品制造;二是与转换设备关联的工业系统服务,包括工程总承包和系统服务;三是关联的能源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加延伸

  从“会做菜”到“看客下菜”,再到“因客备菜”

  就在今年的9月,陕鼓动力在徐州投资建设的气体厂顺利投运。这标志着陕鼓动力向工业气体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简单地说,这个气体厂建成后可为钢厂和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生产用氧气、氮气和氩气等工业气体。而在过去,我国大量终端客户特别是大型钢铁、化工企业,都会自己建造空气分离装置,以满足自身的工业气体需求。

  源于制造,超越制造。印建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进入气体领域是陕鼓动力行业边界的拓展和外延,是从“卖奶牛到卖牛奶”的经营模式转变。同时,印建安还提出创新性的“融资服务”和营销模式,在银行、配套企业等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下,将产业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融资服务在内的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从“会做菜”到“看客下菜”,再到“因客备菜”,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盛赞印建安是一个“会写菜谱的人”,可谓一语道破了陕鼓动力变身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玄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kongfen.org.cn/news/show-25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