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级气体标准亟须完善

   2011-11-24 1610
核心提示: 中化新网讯  目前我国食品用气体生产及监管漏洞百出,除二氧化碳(CO2)外,其它食品用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几乎都没有标准可依,
 中化新网讯  “目前我国食品用气体生产及监管漏洞百出,除二氧化碳(CO2)外,其它食品用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几乎都没有标准可依,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11月17~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2011年年会上,专家疾呼我国应尽快完善食品用气体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手段。在既没有国家标准、也缺少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本次年会上中国工业气体协会在欧洲工业气体协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相关法规,推出了《食品行业用气体》、《干冰生产规范》、《食品行业用气体供应指南》3个协会标准(均为征求意见稿),希望先用协会标准填补这块空白。

  标准缺失困扰行业发展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在会上表示, CO2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气体食品添加剂,其标准经过几次修订已与国际接轨,生产也需经过认证,但监管方面却存在很多漏洞。譬如,食品级CO2多由工业排放气回收、净化而得,原料变化多样,但目前我国生产企业大都未安装原料气在线监测分析,容易引起工艺调整滞后,进而导致产品品质变化。部分生产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中间储罐。同时,不少企业运输食品级CO2和工业CO2的罐车未完全分开,也会导致品质下降。


  此外,我国仅对食品级CO2生产企业进行认证,未对分装企业和使用者进行认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街头小商店使用的瓶装CO2中,80%以上为工业CO2。部分小规模饮料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也使用工业CO2替代食品级CO2,而工业CO2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洑春干介绍,气体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作饮料气体、包装气体(如面包、肉类等包装)、保鲜气体(如控制蔬菜、水果储存气氛)和加工气体(如食品冷冻、速冻),欧美均有法律规范可依。因此,中国工业气体协会在本次年会上推出了《食品行业用气体》、《干冰生产规范》、《食品行业用气体供应指南》3个协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有效监管要有标准可依


  食品安全事关重大,对食品级气体的有效监管更是必不可少,而标准是有效监管的重要依据,欧美国家对于食品级气体都有一套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监管机制。


  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其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要求和控制非常严格。该公司要求二氧化碳供应方每年都要将原料气送交监管部门进行技术检测,每个季度都要将产品样品送交检测部门检验。2010年送样达到80次之多。另外,可口可乐亚太分析中心每年还要对可口可乐瓶装厂的每个储罐进行抽样检查和全面分析,2011年这样的抽样将达到70~80次。由于每次抽样的数据都要与标准挂钩,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很容易就能知道产品是否合格。在可口可乐2011年第一季度对供应商的评分中,20%的供应商不及格、50%的供应商合格、30%的供应商优良。由于有严格的标准,检测结果一目了然。


  与国外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春瑛介绍,抽样分析的数据准确性是通过国家计量标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的,然而目前我国CO2质量评价用的国家级标准为空白,这造成食品级CO2在检测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标准体系需尽快完善


  针对目前的现状,洑春干提出,我国需要尽快完善食品级气体的标准体系。对于食品级CO2的认证,可以参考医用氧GMP认证,使食品级CO2的生产过程、储运、分装和使用等整个流程全部处于监管之下,从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对于其他食用气体,我国应在借鉴欧美法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规标准的实际情况,尽快推出食用气体标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将这些食用气体纳入监管范围。


  洑春干强调,我国的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分段监管,各部门“各管一摊”的监管机制形成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因此应尽快理清各监管执法部门的责任,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监管。他建议探索按行业分类来监管,让行业协会来协助监管,增加食品监管的科学性、专业性,控制好生产过程。


  李春瑛表示,研制计量标准物质,促进气体企业从源头对产品进行控制和检测,是提高检测技术和使监测数据有法可依的重要举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