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气温不断升高。数控加工分厂三车间员工奋战在一线的机加岗位上,与高温斗争,与时间赛跑,圆满完成了多批部件生产任务。
8月1日,江南工业集团分厂收到一批Q系列科研产品紧急生产试制任务,要求在15天内完成。三车间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按照安排进行了明确分工,并细化了生产节点,同时,立即召集刘思德、田超、易丽琴等人组成试制突击小组。他们放弃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突击生产任务。通过自制工装、修改加工参数等方法,攻克了生产难关,确保了该批科研产品在8月15日及时出产。
试制突击小组成员、三车间三班班长刘思德负责该科研产品的滑块铣工加工。他用立铣刀加工产品内槽时,出现了槽底深浅不一致的问题。查看后,他发现刀具有轻微磨损,分析是产品材质硬度过高导致的问题。在将普通铣刀更换成硬度更高的铣刀,再进行加工后,槽底尺寸保持了一致。随后,需要铣削产品的四周端面,由于夹具夹持产品两端,影响刀具进刀路径,无法加工到位。他将工件翻转至90度,再靠住直立90度的垫板,使工件与工作台保持垂直状态,再利用铣刀完成四周端面加工,圆满完成了滑块的加工任务。
试制突击小组成员、三车间二班班长田超负责该科研产品的壳体数车加工。在试制加工完产品后,他发现,壁厚、同轴度都超差0.05毫米。经分析,他认为可能是科研产品没有自制工装,导致产品定位精度不高,造成尺寸问题。于是,他自制一个与产品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锁紧工装,提高了产品的装夹精度,保证了壁厚、同轴度达到尺寸标准。随后,田超在精加工外圆时发现,该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影响产品外观质量。他通过调整程序的方法,降低了进给量和转速,保障了产品外观符合质量标准,及时完成了壳体的加工任务。
试制突击小组成员、三车间二班高级技工易丽琴负责加工该科研产品续航喷管。她开启主轴时发现产品跳动较大,若如此加工同轴度肯定达不到标准。针对此问题,易丽琴与工艺员李金石共同商讨,根据产品外形制作一个防滑圈,利用防滑圈将产品与主轴相连接。同时,在防滑圈上加工了一个与产品相互配合的螺纹孔,再将固定螺钉旋进防滑圈和产品的螺纹孔内用于固定,避免了产品在加工时出现跳动,确保了续航喷管的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