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氢市场如何协同发展?

   2022-08-19 中国空分网佚名0
导读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储运灵活、热值高的低碳清洁能源,被誉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有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储运灵活、热值高的低碳清洁能源,被誉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有专家提出,我国氢能发展要与碳市场充分融合。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2019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100万吨每年,产量约3342万吨,按照能源管理,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份额仅2.7%。至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气年需求量将提升至6000万吨,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10%,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脱碳逐步成为国内氢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到2060年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可达1亿吨,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60%,其次分别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业原料、工业燃料等。

    7月16日,恰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将满一周年。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84.9亿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业务创新部副部长聂利彬认为,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逐渐成熟,碳排放价格信号越来越清晰,将为不同的氢气生产工艺核定真实生产成本、收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聂利彬表示,从我国供给侧来看,目前我国生产的氢气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生产端的碳排放依然较高。在不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情景下,相比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工艺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其负外部性效应显著,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定价的覆盖行业和范围不断扩大且碳价不断攀升,这一趋势有助于化石能源制氢与清洁氢尽早实现平价。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项目官员Emanuele Taibierib BIANCO去年提出,要实现零排放的目标,绿氢必须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中国氢能联盟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发布的首部报告《绿氢政策制定指南》中,也提出了构建氢能战略框架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将绿氢推向主流市场。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将有30%以上的氢气实现跨境交易。从目前全球已开展的贸易情况看,生产过程中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清洁氢显然更受青睐,尤其是在欧盟、日本等减排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国家。

    前述专家认为,从碳市场的角度看,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清洁氢的减排效益显著,减排量可观,完全具备成为相关减排产品的条件。未来,在全球碳定价体系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氢能产业的发展要与碳定价充分结合,实现碳氢协同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kongfen.org.cn/news/show-2465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