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化肥生产技术,只相当于美国四十年代的水平。1972年,中国化肥55%要靠进口。
化肥的紧缺,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在1972年1月,国家计委提交了一份进口报告,要花4亿美金,把化肥设备买回来。
农业稳,天下安。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批示下,原国家燃化部决定在山西建一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当量的化肥厂——山西化肥厂落地长治,这就是天脊集团的前身。
从建成投产发展至今,天脊集团在国家相关部委、省市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精精致致做产品,规规范范做市场,真真切切做服务,实实在在见收益,“始终如一、良心制造”,充分发挥化肥产品的“压舱石”作用,为中国的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自1987年至2021年,天脊集团累计为农业生产贡献化肥3404.88万吨,与之相应的是粮食产量增加了1.12亿吨。
稳产保供 助农丰收
“三夏”时节,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新安店乡顺山店村的麦田,满目金黄。此时,种田大户崔耀祥站在自家的麦田之上,看着小麦颗粒归仓,满脸喜悦。
“小麦丰收了!亩产达到了1380斤!”崔耀祥激动地说。但是回想起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艰辛,崔耀祥百感交集。“受气候影响,我这120亩冬小麦全部推迟到2021年10月底才播种,是典型的晚播麦,冬前苗情为近10年来最差,整个生长周期又略偏旱。又因为疫情,化肥物流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不利因素。”这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的老崔有点儿心灰意冷。他万万没有想到,最困难的时候天脊集团的化肥一天都没有耽误准时运到了河南,也正是有了这份“稳定”的保障,老崔的农场今年亩产小麦1380斤,刷新了纪录!
“没啥可说的,天脊集团就是咱农民的贴心人,是咱粮食产量的压舱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40年来,从成立之初的山西化肥厂到今天享誉国内外的天脊集团,“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始终是这家国有农资企业的承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21年1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稳定今冬明春化肥生产的通知》。就在这份通知确定的全国41家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名单中,天脊集团名列第4。
稳产保供,是天脊集团2022年面临的首要任务,克服一切困难,满足农民用肥需求,保证粮食丰收,不可动摇。
天脊集团始终围绕化肥增量做文章,充分发挥化肥产品的“压舱石”作用,逐步打造了“一个系列、多点供应”的生产模式,围绕拳头产品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释放产能,细分生产,有力提高天脊化肥的产量。
同时,天脊集团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和安全环保政策要求,巩固生产基础地位,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销协调,以保证合成氨装置高负荷连运为中心,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统筹产品生产计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实现了化肥产量同比有所增加。
天脊集团全体干部职工肩负贡献“三农”的责任,在整个精致生产环节链条上,激活全员要素动能和力量,深入开展化工横大班劳动竞赛、算账小指标竞赛、班组产量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工作激情和奋斗干劲,增强为“三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据统计,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天脊集团累计生产化肥51.64万吨,实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护航农业生产的“双丰收”。
拳头产品 天脊骄傲
河南农民崔耀祥今年粮食大丰收,可他到底用的是天脊集团的哪款化肥呢?老崔骄傲地说:“天脊硝酸磷肥,只要是种粮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
硝酸磷肥是天脊集团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天脊集团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款化肥采用挪威海德鲁技术生产,由硝酸分解磷矿生产而成,含有被科学家誉为“营养黄金”的硝酸稀土。硝酸磷肥它不是尿素,更不是复混肥。从煤制氨源头到产出产品,生产环节有上万个工艺指标参数,密密麻麻、错综交叉的生产管线,地上地下加起来在1000公里以上。
40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的亲切关怀下,天脊集团硝酸磷肥以“中国品质”在农业生产中的耀眼表现得到肯定。天脊硝酸磷肥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鼓励性发展项目;工信部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发布,天脊5款硝酸磷型肥料荣登“全国绿色设计产品”制造榜单。
2022年,天脊集团继续“立足硝酸磷肥开发硝酸磷肥”,全力打造以硝酸磷肥为核心、高效满足终端需求的产品供应链,在生产原料全面涨价的不利局面下,不断研究核心技术,在硝酸磷肥转型升级方面下功夫,把农民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稳定价格,保证供应,做到田里有肥、粮食增产。硝酸磷肥,这块凝结着几代天脊人的金字招牌,在“稳产保供”为第一要务的2022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准服务 保障供给
稳产保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根本。
2022年前5个月,面对疫情防控、产品运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天脊集团广泛发动销售办事处主任、销售人员、代理商和基层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大力发扬“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利用“视频会议”“网络办公”“微信交流”等新型手段进行化肥销售,争分夺秒地攻克难题,进一步筑牢供应链、需求链,有力满足了农民春耕用肥的需要。
尽管疫情之下出行艰难,天脊集团的销售和技术人员仍然不断寻求新的方法与用户对接,将需求与产品进行对接、匹配,用大数据指导“销售+服务”融合,在特殊时期更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保障国家粮食丰收。
为农而建 情系三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民以食为天,土以肥为粮。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坚守的生活信条,也最能体现出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春播秋收、仓廪殷实、民富国强是每个中国人的心之所向。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然而就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却因化肥短缺而愁、因化肥不足而困、因化肥难买而急。
那时,天脊集团的前身山西化肥厂,备受全国上下关注。
天脊集团选址落户长治,是时任5位国务院副总理亲自批示的。国家投资引进德国、日本、法国、挪威等8个国家11项专利技术和设备,建设以煤为原料生产硝酸磷肥的中国第一套大型复合肥企业——山西化肥厂,与上海宝钢、扬子乙烯、葛洲坝等一起被列入国家“六五”重点建设项目,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983年春节前一个月,邓小平在听取关于山西化肥厂的情况汇报后,指示说:“要把大力发展复合肥料作为方针定下来。如果走发展复合肥料的道路,我们就要下决心投资,把复合肥料厂搞上去。”这一重要指示,对山西化肥厂的建设者是最大的激励和鼓舞。
从1983年7月25日在贫瘠荒芜的黄土地上打下复肥主厂房的第一根桩基算起,至1987年9月18日中国第一代复合肥料硝酸磷肥诞生,整个工程用时4年又55天。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天脊集团从筹划之初就担负着“三农”使命,为农诞生,为农建设,为农发展。这一切注定天脊人对“三农”事业,心存一种满满的特殊情怀。
不忘来时路,充满三农情。一直以来,天脊集团经销天脊化肥是成本销售,几乎不挣钱。因为每一位天脊人心里清楚“化肥厂是为农业服务的”“天脊化肥是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的”。这正是天脊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责任的真实写照。
天脊集团是典型的化肥制造生产企业,一端受原料影响所困,一端保价稳供为农民。面对前端原材料涨价的实际情况,天脊人立足营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在精益思想指导下深入推进“算账”文化,精致生产保连运,对标挖潜降成本,为终端农民用肥需求稳定价格。
希望的田野里,大地的丰收季,农民的喜悦中,定格着天脊人成就价值的付出和荣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国有农资企业的天脊集团,坚定扛起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谆谆叮嘱,化成“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实际行动,踔厉奋进,笃行不怠,全力贡献“三农”事业。
天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畅学华经常讲:“作为一家农资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全力为‘三农’服务,保驾农业丰收,护航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在拼搏奋斗的日日夜夜里,天脊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稳产保供,为今年的又一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永恒课题。为三农事业已经奋斗40年的天脊人,永不停歇,继续创新奋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期待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