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研发 要争论更要有行动

   2011-10-29 2860


  欧盟对于氢燃料和燃料电池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2002年10月,欧盟成立了“氢燃料和燃料电池技术”高级研究小组。早在2003年,欧盟委员会就制定了“欧盟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


  世界各国对于氢能的开发利用都投入巨大。在去年5月举办的第18届世界氢能大会开幕式上,美国能源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部负责人称,美国2011年财政年度中氢能开发的预算为2.56亿美元。包括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氢能技术研发,氢安全、法规、标准等多项与氢能有关的项目。数据显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在内的8个欧洲国家对氢能的累计投资为:2005年为5.3亿欧元,2015~2020年可达26.11亿欧元,2020~2025年可达143.2亿欧元,2025~2030年可达592.1亿欧元(其中制氢投资约占50%,加氢站投资约占20%)。

  
  我国氢能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我国在氢能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起步其实不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为发展航天事业,我国对作为火箭燃料液氢的生产、氢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工作。氢能技术曾一度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支持。李青介绍说,在之前的基础课题(“973”计划)和应用性研究(“863”计划)方面,国家对于氢能非常重视。科技部“863”项目“十一五”期间的氢能专题系统研究在2008年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同年,第十七届世界氢能大会授予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2008年度格罗夫(Grave)奖,以表彰其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贡献。


  “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863”计划公布以后,商务部计划在氢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对国内企业提供数十亿元的资金支持。由此,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开始着手开发氢能源技术。


  但是,一个事件明显拖住了氢能发展的脚步。2007年3月,一封《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尽快减轻交通能源压力的建议》,由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写成并联合签名,送至相关部门。


  “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前景,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果氢燃料汽车研究到最后,发现需要走别的技术途径,这就使大规模投资的氢燃料汽车前功尽弃。”26名专家提醒,如果中国盲目跟从部分跨国公司的步伐,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完全“押宝”在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很可能给作为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伤害。


  “不同专家观点的分歧让中国政府部门在发展氢能方面显得犹豫不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氢能学会常务理事毛宗强说。


  这种摇摆态度也体现在了氢能标准的制定上。据悉,国外有关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方面的活动十分活跃,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并有诸多介入氢能的标准组织。2008年,我国也相继成立了“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了十几个相关标准。“但这两年不行了”,同时身为全国氢能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的毛宗强表示,“前几年每年差不多国标委会给几个(制定氢能相关标准)指标,但是这两年一个指标都没有。”


  标准的缺失对氢能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毛宗强透露,因为缺乏标准,上海的一个加氢站在建成一年后还不能完成验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