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化工第一省,目前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对于全国化工产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风向标意义,洞察中国化工产业未来的走向及前景,山东一直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观察研究样本。
未知领域试验田先行、形成标杆后示范带动,一直是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为此,我们研究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观察和研究山东,梳理它的过去、把脉它的当下、预判它的未来,以期通过对山东化工产业的观察分析,得窥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走向,为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的产业转型提供可鉴可学的范本与资材。
核心观点
化工作为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丰富的产业层次与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值规模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优势产业链在国内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五年来,山东大刀阔斧地采取了一系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举措,除了严厉地淘汰低标化工企业和落后化工产能,大力度地治标外,还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化工园区认定、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培育等举措,围绕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诸多建章立制等工作,同步大力地治本。通过标本兼治,山东寻求全省化工产业的根本性脱胎换骨,转入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轨道。
2021年产业整治成效充分显现,叠加化工市场十年一遇的景气行情,山东化工行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营收重返2.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5%;实现利润1650亿元,增长102.7%,均止住下滑势头强劲回升,全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攀升。
未来不论是基础化工还是高端化工,山东都不会缺席,都会培育出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标杆意味的龙头企业,领航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竞技,这是值得推崇与期待的。
未来山东在基础化工领域将形成青岛、烟台、东营、淄博等少数几个产业核心,辐射带动分布于全省各地的特色化工片区,形成一个个主线清晰、相得益彰、协同共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将助力山东继续担当起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老大哥”角色。
山东省部分化工园区分布图
五年如期实现“安全着陆”
世界化工看中国,中国化工看山东,化工是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规模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其优势产业链在国内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山东拥有年产原油超过2000万吨的大油田——胜利油田,有包括山东能源在内的一批骨干煤矿,年产煤炭超过1亿吨,还有北方大港青岛和东营,原料供给的综合条件在国内难有望其项背者。正是依托良好的资源、物流与区位经济条件,山东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炼油产能,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一度达到30%,尤其是地炼行业在全国具有首屈一指的影响力,焦化、化肥和新型煤化工也一直领跑全国。依托厚实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山东延伸发展了橡胶、氯碱、聚氨酯、农药、涂料等化工产业,均有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
但成也规模、失也规模,在长期的以速度和规模为比拼的区域经济竞赛中,化工产业傲视群雄的体量,一度让山东风光与荣耀等身,也成为山东在沿海区域经济比拼中极为倚重的一柄利器。但同时随着木桶短板效应的显现,问题与矛盾终于在进入“十二五”后集中爆发出来,并在“十三五”时期达到高峰。长期散乱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山东爆发了临沂金誉石化“6·5”爆燃事故等一大批在国内影响重大的安全环保事故。山东化工产业面临的问题成为全国化工粗放型发展积弊的集中缩影,山东也成为随后全国轰轰烈烈的化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矛盾最为集中和激烈的地区。
治乱用重典,山东痛定思痛,自2015年底就开始着手推动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并随着安全环保事故的频发,在“十三五”明显加快了产业整治提升的步伐。2017年,山东启动为期五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采取刮骨疗毒式的手法进行自我革命。
五年来,山东大刀阔斧地采取了一系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举措,除了严厉地淘汰低标化工企业和落后化工产能,大力度地治标外,还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化工园区认定、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培育等举措,围绕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诸多建章立制等工作,同步大力地治本。通过标本兼治,山东寻求全省化工产业的根本性脱胎换骨,转入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轨道。
这五年我们见证了山东化工产业触底反弹的清晰轨迹。2016年,山东化工行业实现营收接近3.5万亿元,创历史最高;全省共有化工园区199个,纳入统计的化工生产企业超过9000家,园区入园率为32.8%。而到了2020年,全省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仅1.9万亿元,虽然经济总量依然保持全国首位,但已折损近半,与第二位的广东省差距缩小到5000亿元;全省认定化工园区85个,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仅有2844家,在数量上跟高峰期比均减半有余。产业整治行动带来的伤筋动骨是显而易见的。
但蜕变也在迅速发酵。因为淘汰掉了一大批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的低标企业,近几年山东化工行业运行渐趋平稳,不再有影响恶劣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经过大力度的园区化整治,到2022年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有望达到40%,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风驰电掣。2021年产业整治成效充分显现,叠加化工市场十年一遇的景气行情,山东化工行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营收重返2.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5%;实现利润1650亿元,增长102.7%,均止住下滑势头并实现强劲回升,全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攀升。
从企业个体来说,经过长期的市场淬炼,山东培育出包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海湾化学、鲁西化工、东岳集团等一批全国化工名企,以及齐鲁化学工业区、东营港经开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烟台化学工业园、聊城化工产业园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化工园区。山东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已达到52家,占全国335家化工类上市公司数量的近16%。作为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模范生,山东的优势不仅稳住了,也开始再一次扩大。
种种迹象表明,山东化工行业的触底反弹不是一时的,而是具有相当的持续性。历经逾五年的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山东化工产业已经由内而外浴火重生,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而山东化工产业“安全着陆”的宝贵探索,为下一步真正转换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为山东持续担当起全国化工产业火车头的重任夯实了基础。
转向“强”的新五年接力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不仅化工产业门类多、规模大,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制造业在国内外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属于传统优势产业。近五年来,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为主线的产业整治提升一揽子行动,从化工产业的视角,折射出山东针对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整体思路——先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再以中医理念施以调补、强健体魄,实现体质再造、体能提升。
作为长期观察研究山东化工产业的第三方,我们特别推崇山东围绕制造业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打法。针对全省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甚杂、各种问题交织,而且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很大、整治提升难度甚巨的现状,山东没有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粗糙短视,也没有先救头燃再走一步看一步的圆滑机变,而是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一个高远的目标,设计好一揽子的行动计划,整体协同齐步推动,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和产业管理顶层设计的系统工程思维。更难能可贵的是,山东的具体工作思路清晰,政调一以贯之,基本方针甚至不随高层人事调整而游移或变迁,真正体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打造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强省,以这个既定目标为参照,至少从近年来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效果来看,印证了山东的方略与举措是正确的。
化工大省营业收入对比 (单位:万亿元)
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一棒接着一棒接力,随着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完成,旧局既破、新局初立,山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二步计划接踵而至。2021年9月,山东出台《“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化工产业产值将达到2.65万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而具体的举措就是,一方面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产能,按照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业的原则,炼油能力300万吨/年及以下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的地炼产能要分批整合转移,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改造升级无望的低标化工企业,继续保持高压推动关闭淘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端化学品,重点围绕炼化一体化、海洋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乙烯、丙烯、丁烯、苯、甲苯、对二甲苯、氟硅、煤基精细化工品、高端功能化学品等产业链,培育领军企业,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山东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高地,新材料产业产值在国内率先突破1万亿元。
另外,随着为期五年的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在2022年收官在即,山东对这惊心动魄的五年将如何审视与定论,如何接续开创将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向深入,值得全行业高度关注与期待。
历史可以映照未来,山东化工产业的传统优势依在,通过前一阶段的整治行动,长期的积弊乱象已从根本上破除,打了一场漂亮的战略决胜的攻坚战。未来五年,针对全省化工业整体上依然存在的“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多而不精”的问题,山东的工作重心无疑必须从“农村”转向“城市”,通过一场一场分类施策的“拔高”运动战,最终实现重点细分产业的强优精目标。
风已鼓、势如虹,山东化工一以贯之、一鼓作气,将新五年的接力赛跑下去,跑出一个佳绩、开创一个佳境,我们理应抱以乐观的预期。
一隅与全局之辩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中端产能、做大高端产能增量,通过转型升级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惟山东如是选择,亦是全国化工行业的普遍共识与共同行动。
但围绕这一场新赛道转换的竞争,国内化工大省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山东是通过开展史无前例的产业清理整治行动,打出了“淘汰+巩固+增量”的组合拳,进一步发挥自身规模大、体系全的全产业链优势,基础产业不放弃,高端产业发力做大,从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继续领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全国化工产业。
而长期居全国化工规模第二省的江苏,采取的是“执其两端”策略,一方面大力度淘汰压缩中低端化工产能,一方面着力发展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配套所需的高端化工产业。对产业规模不再持执念,惟强而不惟大,现实的表现就是该省化工产业的规模在持续大幅压缩,未来有可能退出全国化工大省第一阵营的行列。
浙江则有在产业布局上收缩战线,集中资源向优势区域加快集聚的势头,未来以宁波、舟山为双核心的石化产业带,不仅将成为浙江化工产业的龙头一极,也有望成为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起点比较高、历史包袱少、外向型经济比重大,是广东省化工产业的特点与优势,依托这些优势广东省近年来加快了化工产业优化布局的步伐,除了位于中枢的惠州、广州、珠海等珠三角区域作为龙头继续做大做强外,加快了向“一南”(茂湛)“一北”(揭阳)两翼的延伸,后发加速赶超的势头迅猛,全球化工巨头近年来纷纷抢滩落子广东,成为中国化工产业的一大亮点,广东未来有望成为挑战山东化工老大哥地位的有力竞争者。
老工业基地辽宁针对化工产业“油头大、化尾小”的积弊,一方面推动传统石化产业的提质改造;另一方面调配资源着力做大新龙头新增量,长兴岛(西中岛)、盘锦中沙大炼化工程呼之欲出,未来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化工龙头一极同样值得期待。
各地不同的探索,其成效我们拭目以待。经过细致观察和比对研究,我们尤其推崇广东和山东的化工转型升级思路,也更为看好其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我们在此提出一个新的论断:山东化工——渡尽劫波、洗尽铅华,归来仍将是领头“老大哥”。
山东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中日韩经贸合作桥头堡,背靠广大的市场纵深,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容量都不成问题。山东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其根子还是在基础化工产业虚胖,表现为整体规模庞大但个体竞争力弱,叠加产业布局散乱,集成和效率低下,安全环保隐患突出,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山东毫无疑问已经有了精准把脉,也正在大力度地调整转向,一是精简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产业高水平集聚与集成正在加快成型;二是以新旧动能转换和产能置换、腾笼换鸟为抓手,大力培育基础化工航母,裕龙石化横空出世并已经整装进发,整合后的地炼航母山东炼化能源集团也蓄势待发。未来不论是基础化工还是高端化工,山东都不会缺席。
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规律可循,从产业体系来讲,过度的集与过度的散其实都不可取,前端基础化工高度集聚发展,体现大规模流程工业的集中投入、规模产出与高效率,而后端高端化工,包括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功能化学品等,因为其种类繁多、高度差异化,宜依托原料来源与终端需求,以基础化工产业基地为核心就近因地制宜地分布,整体产业链呈现为以点带面的网状结构,一个基础中心辐射带动多点延伸出的专精特新产业。如此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持续蓬勃的活力。
以此来对照,未来山东在基础化工领域将形成青岛、烟台、东营、淄博等少数几个产业核心,辐射带动分布于全省各地的特色化工片区,形成一个个主线清晰、相得益彰、协同共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将助力山东继续担当起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老大哥”角色。
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前山东一隅的探索,对于全国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破局更像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其探索开创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标注上示范与引领的独特标签。
过去五年,山东不负韶华;未来五年,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其一在于历来“行百里者半九十”,刮骨疗毒的产业整治考验的是魄力,而大病初愈后的调养健体,则更考验匠心与耐力。其二在于对全国化工行业而言,山东历来不是山东省的山东,而是全国的重心与龙头,带领全国化工产业谋到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出路、走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当是山东的宿命,亦是责任。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山东,既已破茧化成蝶,何惧头雁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