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仍在围城!中国反复“气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何解?

   2022-02-22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1870
核心提示: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十年多前的事情?能够回答2010?那一年,冬奥会还是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中国体育军团征战冬奥会历史上的一次大爆发,中国队派出92

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十年多前的事情?能够回答2010?

那一年,冬奥会还是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中国体育军团征战冬奥会历史上的一次大爆发,中国队派出92位运动员参赛,夺得5金2银4铜的成绩。

   

最近超火的王濛还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一举夺取全部女子4枚金牌,而申雪/赵宏博更是获得中国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这也是亚洲人首枚双人滑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国选手对这个单项金牌近半个世纪的垄断。

也就在2009-2010年那个冬天,受到全国普降大雪和低温的影响,中国出现了较大范围“气荒”,当时报纸的标题是这样的:

     

十年后的2020年,同样是受拉尼娜大范围降温影响,中国大陆上似乎又再次出现了“气紧”局面,LNG市场价格今日一度飙升超过万元/吨,但这次其实气温还未降到冰点,也还没有普降大雪,不过与2009年冬天很相似的一点是,两次似乎都在南方城市更为突出。

再到2021年,原本以为冬天也不会好过,结果没曾想这个反射弧有点长,直到春节后的2022年才突破出现气源紧张,LNG和管输气价飙涨的情况。

关于今年春节后气紧的故事,民间猜测纷纷,有翻出1月份的老黄历乌兹别克斯坦决定限制出口的新闻、有说全国性低温天气、有说国外媒体报道1月份国内上游向国际转售LNG、有说复工复产超预期等等,具体原因恐怕得有人站在上帝视角才能说得清。

   

不过就在2010年初,中国石油大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详细分析了当年“气荒”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十余年之后,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神速,西二线、西三线、川气东送、中缅线、中贵线纷纷投产,接收站一个接一个,油气体制改革飞速向前,最重磅的国家管网公司也在国庆正式运营,国内表观消费量翻了三倍。

今天,在这个时点,回顾一下十余年前中国石油大学发表的研究内容,十余年过去了,这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很多本质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人来人往,它一直在那里!

中国“气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想掰扯下,“气荒”或者说“气源紧张”,究竟是在说什么?

以商业书面化语言说,是天然气供需失衡,直白点讲便是天然气供应满足不了需求。

其实只要是有价值的商品,都有可能出现市场供需失衡,供不应求必然的结果肯定是价格飞涨,比如今年春天的“口罩荒”、前几年的“蒜你狠”。

以这个角度来想,“气荒”说真的只是一个商业市场中的正常现象而已,只是由于事关大众民生和经济,所以才牵动万千神经。

那天然气为什么会出现供需失衡?天然气与其他商品的“荒张”有何不同?

如果从天然气这个产业商业模式的本质来分析,就很容易得出供需失衡的一系列原因:

1、天然气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划重点),环保政策同样刺激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天然气消费需求一旦快速增长,而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很难完全匹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2、天然气消费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由于冬季采暖的大量需求,天然气冬季和夏季具有明显的峰谷差;但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如果完全都按照冬季高峰需求来设计,则资产利用率太低,没人愿意如此来投资;

3、即便天然气管道不能按高峰需求设计,还有补救措施,那便是储气库。但大家都懂的,储气库这玩意,不仅投资也大,而且一年到头就用那么一小段时间,也很难大规模超前投资建设,所以才有了后来的18年国家层面要求“1053”政策;

4、从供应来看,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国产气始终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也不断攀升,大规模依赖国外进口,稳定保供终究还是或多或少存在隐患;

5、无论是国产气还是进口气,基本都无法短时间内响应需求立即增量,一旦对需求预估有偏差,短时间难以匹配上。

气荒的背后是天然气行业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所以这玩意并非只在中国,全球很多国家都出现过。

2017年12月12日,奥地利鲍姆加腾一座大型天然气站发生爆炸。英国NBP气价上涨150%,爆炸所造成的供应紧张也扩散到了欧洲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工业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即便在天然气资源丰富、储气设施发达的美国、俄罗斯,短期、局部的供应紧张都有可能会出现。

粗略统计,近10年欧盟、北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天然气大面积供应紧张,就超过20次。2021年欧洲自己作死后的水深火热更不用说了。

至于十年前的那场“气荒”的原因,中国石油大学分析的可谓非常全面到位:

1、直接原因

十年前这次“气荒”中, 北京市场天然气供应相对平稳, 供气紧张的主要是南方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两湖地区。

“这是因为往北京供气的陕京线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北京冬季采暖与夏季用气的峰谷差,配套建设了大港、华北两大储气库, 可以通过紧急启动两大储气库释放瞬间供应能力, 保证了北京地区因这次大雪而激增的天然气需求。”

“南方地区冬季没有采暖需求, 天然气季节性峰谷差较小, 因此在输气管道建设时没有充足的配套储气设施, 导致这次极端天气中天然气瞬间供应能力不足发生“气荒”。”

“国内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 而且天然气生产和运输基本上由一家石油公司独自运营, 各石油公司的管网之间没有联系, 无法形成“沟通”和“联网” , 在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从而限制了天然气瞬间供应能力。”

“燃气公司多通过与两大石油公司签订长期合约的形式取得气源, 气源较为单一。近年来, 城市燃气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燃气公司存气量很少, 市场调整能力有限。当出现极端天气时, 一些城市燃气公司难以寻求到额外气源, 同时受限于自身的市场应急能力, 供应难以满足激增的需求。这种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此次“气荒”的产生。”

2、深层原因

“从供需矛盾直接引起这次“气荒”的背后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完善损害了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说, 价格因素是造成这次“气荒”的深层原因。”

3、根本原因

“天然气供需矛盾以及价格体制不完善都属于其产业链发展的不均衡, 可以说, 天然气产业链发展不均衡是这次“气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 应根据其构成系统规划上下游市场, 保证供需协调以及价格体制优化, 才能促进天然气市场的和谐、有序。”

“然而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时间短, 缺乏明确规划, 价格体制不完善, 下游市场超前开发或过度开发, 同时缺乏配套储气设施, 致使这种不均衡在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瞬间爆发, 从根本上促使了“气荒”的产生。”

尽管对十年前的原因分析全面到位,但这里所谓的“下游超前开发或过度开发”的说法倒不是太认可,没有下游卖力的开发,哪有天然气行业的蓬勃发展。

十年过去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划和体制改革,其实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只不过前面所分析的行业的一些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气荒”,何解?

还是看十年前的研究内容,梳理出的应对之道:

1、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在规划下游市场有序发展的同时, 必须增加我国天然气产量, 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2、增加天然气进口

“增加天然气进口包括管道天然气进口和 LNG 进口。”

3、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

“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促成全国统一的、相互有机联系的天然气管网的形成,才能灵活机动的进行资源调配, 同时有效增强应急能力。”

4、加快配套储气设施建设

“参照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天然气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应具备一定的储气能力, 城市燃气公司同样需要建设一定的储气设施。”

5、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 由于天然气向上关系到国家, 向下关系到千家万户, 因此改革需要采取渐进式的、温和的方式;逐步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顺畅的价格联动机制。”

十年过去,行业健康应对之道似乎不会有大的变化。

十年前提的这五条应对之策,这十年其实都在逐一化梦想于现实,尤其是第三点提到的全国统一管网,如今国家管网已然落地,并在今冬这场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如,新疆煤制气送到了4000公里外的山东等地,民营港华金坛储气库的气也向更大范围的输送。

    

尾声

絮絮叨叨,太啰嗦。

战斗在一线的燃气保供人,本来好不容易胆战心惊熬过了春节,以为冬供压力就此结束,可以好好休整一下,没曾想春节后遭遇当头棒喝!

之前曾说过,天然气资源紧张其实是个好事,说明国内经济形势强劲复苏,说明人民渴望并需求天然气,说明这个社会还离不开天然气。

但今年这个局面有点不一样了,真不敢说“气荒兆丰年”了。

十年过去,本质没变,我们仍在围城里!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