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远高于燃油车,又一批科技巨头开造新能源汽车

   2022-02-19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1160
核心提示:近期,索尼、团车、佳能、石头科技等企业相继宣布造车,掀起新一轮“造车热”。新能源浪潮在推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新入场者与“前辈”车

近期,索尼、团车、佳能、石头科技等企业相继宣布造车,掀起新一轮“造车热”。新能源浪潮在推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新入场者与“前辈”车企在造车逻辑等方面产生分歧,引发行业热议。

造车不可操之过急

“团车决定造车的最大动力来自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这个团队精通造车。至于造车周期,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是48个月,国内厂家是36个月,而这个团队能做到18-24个月。”团车CEO闻伟近日的一番言论再次引发业界对跨界造车的讨论。团车方面表示,其首款车型将于今年量产,9-10月开启预售,2023年交付。

不过,理想汽车CEO李想对“快捷造车”并不认可,他认为,应把创业分成三个大阶段:0-1的验证期,1-10的成长期,10-100的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对能力和资源的要求完全不同,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节奏把控好是对创业者核心能力的要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对记者表示:“由于汽车制造技术日益自动化、智能网联化,造车周期较以往有大幅缩短,推出新产品的周期大幅提前。但不论电动混动还是燃油车,都是数千个零部件集大成的产品,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造车节奏、试验试驾等环节都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忽略。”

车辆制造能力是挑战

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单车毛利率达30.6%,蔚来汽车、理想汽车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单车毛利率约20%,均远高于燃油车。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交付量均大涨,分别交付98155、91429、90491辆新车。三家新造车企业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企业欲入场分一杯羹。

不过,造车为重资产行业,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200亿元是造车的最低门槛,如果资金储备没有400亿元,将承担较大风险。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记者表示:“目前跨界造车者通常是来自不同行业的领头企业,资金充沛是优势,大部分新入场企业的起点较高,本来就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一定用户群体和粉丝,因此外界对其关注度和期望也很高。”

实际上,新入场者与第一批新造车企业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理念并不完全相同。如索尼的首款车将运用其独有的传感、AI、通讯、音频视频等电子技术;佳能将和Tier IV自动驾驶公司合作,除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外,还会在车载摄像系统、监控系统领域发挥独有优势。

“相比而言,新造车企业的领跑者们是从零起点开始,是电动汽车新创者,此前并无造车或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经验。这些新造车企业是运用互联网来研发和生产产品,其技术优势集中在动力电池和对智能网联的运用。”章弘认为。

不过,张翔也坦言,如今的造车门槛比想象的要高,跨界造车企业在汽车行业没有经验,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与汽车行业相比也较简单,这正是他们的劣势所在。

章弘表示,智能网联给予造车技术革命性突破,但不能取代基本的机械制造,互联网可以使汽车智能化,但无法取代车轮、车身、制动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等硬件。因此,如何掌控造车是新入场企业要面对的严峻考验。“部分新造车企业与传统造车企业合作、委托制造,这不失为一个稳健、可降低成本的选择。如果另起炉灶,会给造车周期、质量和成本带来不小压力。”

新入场者需有差异化特长

今年是多款新能源新车集中交付之年,目前自主品牌占较大优势,外资品牌正力挽颓势,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留给新入场者的机会和空间已不多。那么,新入场者应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未来应在哪些细分市场布局才更有胜算?

张翔表示:“除纯电动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等都是被业界看好的技术路线,只要量足够,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就可以盈利。补贴退坡后,即使和纯电动汽车站在同一起跑线,也有竞争优势。”

章弘认为:“细分市场也许会分为价格区间和技术区间两种布局,30万元以上的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15万-30万元的比亚迪,10万-20万元的小鹏汽车、哪吒汽车,10万元以下的五菱宏光MINI、欧拉将并存;技术区间则要看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的优势。”

“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特长,而特长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但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如特斯拉早期的三电系统能力、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等。”李想认为,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去年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3%左右的份额正得益于此。

在章弘看来,追求差异化是造车的必须之举,有了特长、优势,才能赢得市场青睐。“机动车在机械制造部分大同小异,可以在智能网联部分追求差异化,研发并推出不可替代的特点,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