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定调特高压:20年争议画上“休止符”

   2022-02-10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1030
核心提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近一年来,到底何为“新型电力系统”?各方一直众说纷纭。如今,来自最高层的权威界定来了。而这一定调,也为争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近一年来,到底何为“新型电力系统”?各方一直众说纷纭。

如今,来自最高层的权威界定来了。而这一定调,也为争议已久的特高压画上句号。

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主持并讲话。

讲到中国的能源革命,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上述一个“基础”、一个“支撑”、一个“载体”,共同组成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核心,堪称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铁三角”。

按照规划,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12亿千瓦,而2020年末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3亿千瓦。未来数年,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中国将迎来风、光发电大规模装机热潮。

而2021年席卷全国的拉闸限电事件之后,“以煤为主的能源国情”再次得到高层确认,激进去煤的思想得到修正。可以预料的是,未来二三十年漫长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煤电在逐步退出但依然要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替代煤炭成为主力,从电源侧到用电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桥梁和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特高压。

新型电力系统,特高压扮演什么角色?

“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意味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未来将至少达到50%以上(更远目标甚至会到80%以上)。这包括两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一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占50%以上;二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50%以上。

然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源总装机22亿千瓦中,风、光、生物质占比仅为26%;从发电量来看,风、光、生物质的占比仅为11%,与目标差距很大。要实现5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到2030年,需要新增近7亿千瓦的风、光装机。此外,还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新能源发电要更多出力。

此外,习近平主席讲话提到,“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提法上特别强调“大型”“有规模有效益”,那么,“大型”“有规模有效益”的风光电又在哪里呢?

有电力规划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下一步集中开发风、光能源,会更加依赖西部包括内蒙、西北五省、东北等资源富集地。

注意到,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提出,“以戈壁沙漠荒漠为重点的地区”已经有一亿千瓦的风、光新能源开发了。后续在这些地区基本上还要按照年均一亿千瓦的规模去增长,这便涉及到内蒙、宁夏、甘肃等戈壁沙漠地区风、光能源的外送问题。

将西部、北方富集的风、光电资源跨省区输送到东南负荷中心,常规的电网根本无法完成这等任务,这就要依赖特高压。

通常电压按等级可以分为低压、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几种,其中低压通常是220V和380V,也就是家里插板用的电压。高压指的是电压等级在10Kv-220Kv,城市高压电缆一般是地下传输,野外一般是铁塔传输。超高压范围在330Kv-750Kv之间,通常是水力火力发电等输送的电压。

而特高压指的是±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的直流输电线路,特高压一般用在西电东输等超远距离输送的电压渠道。实现从西北到东南这样长距离的电力能源外送,作为电力“快递”的特高压直流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次习近平主席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进一步明确和权威定调,将特高压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上,此前围绕特高压纷纷扰扰的争议与分歧也将画上休止符。

一路走来争议停息,未来万亿投资可期 

继2000年“西电东输”动议提出之后,国家电网于2004年开始将特高压建设付诸实施。2006年,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09年1月,该工程正式投运。

二十余年间,特高压在争议声中几起几落。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改进,多数争议声已经烟消云散。

比如,当初特高压反对者认为,尽管能源资源不均衡,但是从经济性考虑,输煤或许更为可观。然而,未来风、光装机将成为主体,输煤路线已经行不通。再比如担心交流特高压不够安全不够稳定,随着我国特高压工程技术的长足进步,这一担心已经没有多大必要。

尚存困扰的地方,一个是特高压发端、受端以及经过省份的地方利益博弈,一个是特高压线路的整体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对于前者,在习近平主席讲话强调能源革命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各地“党政同责”的局面下,也将不成问题。唯一要改进的就是提升特高压利用率,“十四五”规划谈及特高压,也着重强调了这一问题。

特高压之于全世界,就如同中国高铁,无论是就自主知识产权也好,还是工程制造水准也好,都是中国一张极为亮丽耀眼的国际形象“名片”。特高压技术还出口至巴西,走出国门,其重要的意义还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特高压“中国标准”的输出。

除了国际形象,特高压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有了特高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就形成了完美闭环,中国能源革命这盘棋就下活了。目前我国每年碳排放量100亿吨左右,其中45%是发电(供热)系统产生的。加强特高压建设,对于落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自从2006年我国探索特高压示范工程开始,截至目前,中国在运特高压共计29条,分别为13 条交流16条直流,其中,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运行交流13条、 直流12条,南方电网经营区域运行直流4条。

依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之前,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加上间接带动的社会投资,全产业链投资逾万亿元。

“十四五”规划提出“两新一重”,中国新基建由此启航。2021年12月1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解读“十四五”规划时表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韩文秀还表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 5G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铁与城轨交通、智慧充电桩、特高压电力传输等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特高压在政策制定者心目中的位置,于此可见。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