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暴涨,宁德时代最狠对手来了:市值7500亿

   2022-01-29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1200
核心提示:开年最大IPO诞生。今日(1月27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正式在韩交所上市,募集680亿人民币,缔造了韩国史上规模最大IPO。上市首日,L

开年最大IPO诞生。

今日(1月27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正式在韩交所上市,募集680亿人民币,缔造了韩国史上规模最大IPO。上市首日,LG新能源暴涨99%,市值一度达7500亿人民币,一举成为韩国第二大上市公司。截至发稿,市值回落至5800亿。

这是宁德时代最强劲的对手。脱胎于历史悠久的LG集团,LG新能源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宁德时代完全压制,但在2020年开始打入特斯拉供应链全角的拿下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巨额订单,势头变得凶猛。LG新能源CEO权英寿放言,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电池江湖风起云涌,背后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电气时代。而电池堪称新时代的基础设施,谁能掌握话语权,谁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所以我们看到,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诞生了一笔笔大额融资,涌现了蜂巢能源、中航锂电、氢晨新能源等超级独角兽。一时间,有头有脸的VC/PE都在投动力电池企业。这是一条关乎国运、关乎未来的超级赛道。

从化妆品起家,电池霸主来了

市值一度7500亿

LG新能源的故事,离不开背后的全球巨无霸——LG集团。

1947年,LG集团的前身——乐喜化学工业会社由具仁会创办,最初仅生产化妆品。随后的几十年内,LG逐渐成长为一家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服务的国际巨头。其中,化学能源业务是LG的重中之重。

上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正式诞生,并率先被日本索尼集团应用至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LG自然不愿错过,于是决定让化学事业部展开研究。但由于缺乏电池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寻求与日企的合作受挫,直到1999年LG化学才实现锂电池量产。

然而,遥遥无期的回报,让电池业务的去留一度成为了LG内部争议的焦点。最终,在2001年的一次管理会上,LG第三代掌门人具本茂表态:“我认为继续电池事业是正确的。抱着必成的信念重新开始。不放弃,向远看,更专注研发。”

在具本茂的带领下,LG化学的电池业务走上正轨。进入21世纪后,多家车企开始探索电动汽车,LG化学也开始布局锂离子动力电池。他们先是在2007年拿下了本土车企现代汽车的订单;后又成为通用汽车电动汽车项目Volt的电池供应商,至此LG化学在汽车领域的局面彻底打开。

这时,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他便是具本茂胞弟具本绫的长子——具光谟,也正是LG现任掌门人。毕业于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具光谟在2006年进入LG电子担任高级经理,后于2015年晋升为高管。三年之后,40岁的具光谟当选为LG新一任会长,成为第四代掌门人。

具光谟
  

在具光谟就任之前,LG化学的电池业务遭受到宁德时代的强烈冲击,为此他一上任就开始了更为激进的扩张政策。在他的主导下,LG化学先是于2018年11月聘请了原3M公司首席副董事长辛学喆担任副董事长,这也是公司史上第一次从外部引进高管;随后又制定了一项计划,比如2020年前投入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6亿元)扩建在中国南京的电池生产线,以应对圆柱型电池全球需求量的增加。

同样是在具光谟的力主之下,LG化学在2020年12月1日迎来里程碑——LG新能成立,实现了化学电池业务的拆分。

此后,LG新能源开始踏上IPO之路。去年6月,LG新能源就向韩国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计划于年底完成上市。但意外来了——两个月后,由于装载其电池的通用汽车存在起火风险而被召回,导致LG新能源的上市计划被迫暂停。

直到去年10月,LG新能源向通用汽车支付了19亿美元的巨额赔款后,才重新恢复了IPO进程。受到通用汽车电池风波的影响,LG新能源高层发生了人事震动,由LG集团副会长权英寿接替金钟现出任CEO,负责重启后的IPO事宜。最终,LG新能源在今年年初通过了IPO申请。

IPO前夕,LG新能源累计认购额高达114.06万亿韩元,认购人数则为惊人的442.4万,双双创下韩国最高纪录。今天,LG新能源正式IPO敲钟,发行价为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01元),开盘暴涨99%,开盘市值高达约7500亿元人民币,一举成为仅次于三星电子的韩国第二大上市公司。

宣战宁德时代:要做全球第一

曾毓群最大的对手

LG新能源为何如此火爆?

早在分拆独立之初,LG新能源就展现了雄心壮志,表示2021年预计销售额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7亿元),并计划在2024年实现销售额超过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70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而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LG新能源同年已实现收入1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10.34亿元),同比增长63.3%,显然已超过此前公司定下的年度目标。

但值得注意的是,亏损仍是LG新能源绕不开的话题。招股书显示,LG新能源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0.43万亿、-0.45万亿和0.86万亿韩元。这也意味着,不到三年的时间,LG新能源已亏掉近50亿元人民币。不过好在,2021年前三季度,LG新能源的毛利率均为正,或将有望实现年度盈利。

从2020年开始,LG新能源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 拿下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3和Model Y的巨额订单。此外,LG新能源其他重要客户还包括福特、大众、奥迪、戴姆勒、雷诺、捷豹、保时捷等国外知名车企。

坐拥众多欧美客户,恰恰正是LG新能源的底气所在。今年1月初,LG新能源CEO权英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豪言,“我们手中积压了大量订单,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他直言,宁德时代对中国客户的高度依赖是一个弱点,“在争取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客户方面,我们处于领先地位。”

权英寿选择宣战宁德时代,原因在于后者已经连续登顶多年,是LG新能源最想击败的对手。

从市值来看,宁德时代最新市值高达1.4万亿元,是LG新能源的两倍之多,显然二者规模还不在一个量级。另据调研机构SNE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去年1月份-11月份的动力电池市场供应79.8GWh,占有率高达31.8%,位列第一;而LG新能源则为51.5GWh,市占率20.5%,两者相差约11个百分点。

此外,LG新能源最新产能规划,是从2021年的150GWh增加到2025年的430GWh;而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2025年前的规划产能则已接近600GWh。

当然,宁德时代并非不可挑战。1月12日,LG新能源与澳大利亚锂矿商Liontown Resources签署了为期5年的采购订单。按照双方签署的合同,从2024年开始,Liontown将给LG供应10万干吨/年的锂辉石精矿,最终合共供应70万干吨,可足够为250万辆电动汽车生产电池。

面对挑衅,万亿“宁王”掀起反击战。今年1月7日,宁德时代与国内最大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容百科技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宁德时代预计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数量约10万吨。随后,宁德时代又发布了换电品牌EVOGO,正式进军换电领域,并且换电产品将面向全部车企。

实际上,曾毓群同样清楚宁德时代身边群狼环伺。早在2017年,他就已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曾在内部邮件中提醒员工,当大家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时,竞争对手正在面临生死关头玩命的干,“消极、短视的行为最终带来的一定是事业的失败、人生的失败,而集体短视会影响公司的进步并最终造成公司的失败。”

如今,宁德时代已经迎来了一位超级对手,全球电池江湖的巅峰对决拉开了帷幕。

VC/PE大举杀入,这条赛道大爆发

下一个世界首富在这里

LG新能源的上市和宁德时代万亿市值,堪称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大爆发的缩影。

2021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融资可谓疯狂。先来看看新晋超级独角兽蜂巢能源:今年1月今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亿元增资蜂巢能源,占比0.7%,以此计算蜂巢能源的估值达到了惊人的460亿。

而从去年2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蜂巢能源已经连续获得了5轮融资。去年2月下旬,蜂巢能源获得35亿元A轮融资,一个月后获得A+轮,7月,蜂巢能源获得102.8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为360亿元,到了12月,B+轮融资到位。这样马不停蹄的节奏,正是动力电池火爆的冰山一角。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在A轮融资签约仪式上透露,在A轮融资过程中,很多机构没有分配到想要的足够额度。

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透露了更多融资细节:“事实上,有超过100多家机构主动找到我们,要求投资蜂巢能源。”他介绍,蜂巢能源在5月举办了投资说明会,6月底就基本上确定了投资机构的名单。但到了7月,还有很多投资机构上门想要投资的额度,蜂巢能源考虑到团队要静下心来,应该做好融资的收尾。

百亿融资在这个赛道并不少见。2021年9月,中航锂电完成了120亿股权融资;此外,发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态锂陶瓷电池的辉能科技完成3.2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主攻高性能磷酸铁材料产业化开发的林立新能源也在去年刚刚获投。

现在,几乎有头有脸的VC/PE都在投动力电池。过去一年间,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君联资本、春华资本、凯辉基金、光速中国、软银中国等在内的数十家VC/PE机构,以及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广投资本等产业基金都将触角伸向了动力电池赛道。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来势汹汹,在2020年3月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后,接连落地动力电池基地,并计划在2022年—2023年分拆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上市。这意味,电池江湖又要迎来一个超级IPO。

为什么动力电池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是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需求——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材料;二是储能行业的崛起,使得动力电池市场的直线上升。

正如市场流传着一种说法,谁能解决电池储能瓶颈,谁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

就连硬科技投资人也在朋友圈感慨:“今天不布局新能源的核心环节(新材料),就相当于二十年前看不上房地产。”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能源安全保卫战。不久前,一则极具风向标的消息出炉——我国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眼下,当碳中和概念持续席卷创投圈,新能源正在一二级市场集体大爆发。本周,光伏巨头晶科能源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暴涨111%,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此外,还有一些二级市场标的,因为切入新能源领域,股价实现了暴涨。回到一级市场,这片广阔天地让所有人都相信“大有作为”。

这也是一条关乎国运的赛道。华东一位本土机构的创始人曾感叹,“能源是比半导体更为重要的军备竞赛,因为半导体是决定我们过得好不好的问题,而能源则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过得下去。”我们所有人,正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