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晶科能源(SH:688233)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直破千亿大关,达1003亿元!
作为全球化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晶科能源控股(JKS)于2010年5月14日登陆美国纽交所,而此次回A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2021年6月底提交申报财料,9月底过会,1月底挂牌上市,仅用了7个月。
时下,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全球能源革命与清洁化替代无远弗届。在产业前所有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晶科能源成功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在大变局中为自己未来新的进击打开了战略新局。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成立十五年的晶科能源在创始人李仙德的带领下,超过24000名全球员工,4000多个客户,数千家供应商合作伙伴,数以万计的投资人,共同推动晶科这艘巨舰向前行驶。
穿越残酷产业周期的底气与实力
什么样的企业才具有穿越产业周期的实力?
纵观中国光伏商业发展史,数次周期,历次剧烈跌宕,很多领先企业或死于持续巨亏,或死于资金链断裂,在过去光伏产业十几年风云变幻中,一直存活,且始终占据产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有着16年历史的晶科能源无疑就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先看一组数据,在2016-2019年期间晶科能源连续4 年夺得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
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累计装机700GW,晶科能源累计发货70GW,意味着全世界每10块太阳能板中一块就来自于晶科能源。
晶科的实力还不止于此。黑鹰光伏统计数据发现,在过去14年间,晶科能源只出现过一次亏损,其他十三个年度均实现盈利。即便是“531新政”发布的这一年(2018年),在大多数光伏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巨降,甚至亏损的情况下,晶科能源仍实现了亿元以上的净利润,熟悉光伏产业的人都知道能做到这一点有多难。
这样的成本控制力与持续盈利能力,使晶科能源具备了穿越产业周期的能力与实力。这或许也是晶科能源掌门人敢于说“不惧怕任何竞争”的底气所在。
另一方面,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也是晶科穿越产业周期、快速崛起的的核心要素之一。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海外收入从1到100亿元的极速突破,这家全球化龙头企业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2019年其海外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大关,2020年全年海外收入再增至273.85亿元,同比增长了11.96%,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达82.51%。
据笔者统计,在2020年,晶科能源在全球重要市场的组件出货表现卓越。2020年,全球装机量80%来自于前十大光伏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越南,日本,德国,澳洲,巴西,韩国,印度,荷兰。而在这十个国家中,晶科能源在美国,越南,日本、澳洲、荷兰的市占分别为24%,21%,17%,16%和20%。
此外,2010年以来,晶科能源海外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从未低于50%。这样的数据,在国内光伏头部企业群中,也算是屈指可数了。
如今晶科能源的光伏产品已累计销往全球一百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强悍的创收与盈利能力,加上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即便遭遇产业寒冬,也可以保证晶科的市场份额,还能为晶科能源提供足够的弹药与粮食,使其能够度过产业寒冬,甚至进一步发展壮大。
构建一体化新版图
当然,在商业世界中,没有理所当然,也没有一帆风顺。
近两年时间里,光伏外部环境巨变,供应链矛盾凸显,产业链价格波动剧烈。诸多因素交织下,很多光伏龙头企业均加速构建一体化。整体看,“一体化”至少是五年内的竞争趋势,“一体化”也将深刻改变光伏产业固有的竞争格局。
作为一体化龙头之一,晶科能源已建立了从拉棒/铸锭、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近年晶科能源更是在加速推进一体化战略布局。
据招股书披露,截止2020年末晶科能源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年化有效产能分别为22.10GW、21.94GW、10.67GW和19.85GW,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了118.38%、96.24%、83.33%和131.89%。
晶科能源还在加速一体化扩张。根据招股书披露,此次晶科能源第一大募投项目即“年产 7.5GW 高效电池和 5GW 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达56.23亿元,建设期为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单晶硅片、电池、组件有效产能已分别达到32.5GW、24GW和45GW。
晶科能源亦在尝试与其他光伏巨头联合投资的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比如2021年2月9日,晶科能源与通威股份联合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加强光伏产业链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夯实和提升双方的行业优势地位,共同打造专业分工、错位发展、相互协作的行业发展生态,晶科能源拟与通威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
根据上述《战略合作协议》,通威股份按30%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晶科能源按35%股权比例战略参股通威股份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双方按股权比例分红。
这是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竞合时代”的又一次达成的大手笔。这为晶科能源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另外,根据2021年6月18日特变电工发布的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签订了《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项目暨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书》,新特能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以货币资金34.4亿元向内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资。其中新特能源增资28.1亿元,持其82%股权,晶科晶澳分别增资3.15亿元,占股9%。
增资完成后,内蒙古硅材料公司注册资本由 6,000 万元变更为 350,000 万元,新特能源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 82%股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别持有 内蒙古硅材料公司 9%股权。
以直接参股方式涉足上游多晶硅料环节,这无疑是晶科能源不足并夯实垂直一体化的重要一战,亦为其未来强悍自身供应链安全和能力布局了更多的基础。
晶科的N型革命
回溯全球光伏的创新历史,无论产业如何跌宕,风云如何变幻,达成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强的可靠性,这是所有光伏人恒久不变的核心目标。
时下,“双碳”风靡全球,光伏产业诸多变数。从下游电站开发的趋势观察,光伏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基地时代。从技术变革来洞察,如果说领跑者时代是PERC时代,扑面而来的大基地时代则将是全方位高维提升的N型TOPCon的时代。
据笔者了解,在系统经济性方面,由于N型TOPCon组件效率比传统PERC平均提升了1%,同尺寸组件发电量差距可高出3-5%,这意味着任何安装场景下,光伏项目初装BOS成本可节省1-2%,LCOE降低5%以上!
根据PV Infolink预测,2022年TOPCon产能在40GW,而2023年或将推升至近10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N型TOPCon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5%左右。
而纵观晶科发展史,无论是最初对于单晶技术路线的锁定、大尺寸的革新、双玻组件的选择,单晶PERC技术的极致,还是到现在N型TOPCon方向的确认,以及对真正BIPV屋顶和幕墙领域布局,这家龙头始终一往无前,积极拥抱变化,全力引领技术创新与变革。
晶科能源曾创造在2021年一年内四次刷新N型TOPCon电池世界效率的纪录!
据最新消息,新年伊始,晶科能源8GW产能规模的N型电池工厂已在合肥已顺利投产,这标志着N型TOPCon组件的大规模商业量产元年正式开启。
而晶科能源N型电池厂项目从2021年9月8日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时118天,再次刷新了行业速度神话。据了解,目前晶科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在24.5%,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5.4%。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黑鹰光伏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光伏基地项目。这些地区由于具有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地贫瘠等特点,是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要开发基地化、规模化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此类地区是首选。而大基地的这些特点又对光伏设备选型提出更高要求。正式基于这样的趋势和需求判断,晶科能源的Tiger Neo系列组件应运而生。我们坚信,N型技术必将以引领者的姿态继续推进中国和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
冲锋PV+蓝海
BIPV是未来光伏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这几乎已是行业的共识。
其到底有多大潜力和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约800亿平方米,同时目前市场上每年新增近一亿平米的采光瓦屋顶面积,一旦走向规模化应用,BIPV市场将进入万亿级别。
以前技术局限、成本压力和政策不完善,均是阻碍国内BIPV产业的拦路石。直至最近一两年,随着BIPV投资成本持续下降、认证资质不断完备,以及政策的持续落地,尤其是工商业屋顶凭借大面积、标准化、以及自发自用的高电价优势,项目投资回收期已缩至5——8年,对应IRR达12%以上,有望引领国内BIPV市场加速增长。
如此巨大市场潜力下,不少光伏企业纷纷开始关注并进入BIPV领域。
实际上,早在2019 年晶科能源就推出了BIPV相关的产品,根据积攒的经验不断地扩容产品类型。晶科能源凭借自主研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技术,顺利地推出了全黑 BIPV 产品、曲面 BIPV 产品、彩色化产品、构件式 BIPV产品等系列。
近年,晶科能源在BIPV领域斩获颇丰。比如2021年10月,晶科能源中标迪拜水电局新总部大楼5MW BIPV光伏组件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单体BIPV系统大楼。
据悉,该项目采用先进的N型电池技术,透明度从3%至16%的组件可提供500W至708W功率输出。晶科BIPV 产品将助力DEWA 新总部大楼成为零碳建筑,预计在未来 25 年内减少 145,000吨碳排放。这相当于减少了 45,900吨煤碳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该项目将于2022年5月正式完成并交付。
2022年初,晶科能源又与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为其在山东菏泽的“花舞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提供仿铝板保温复合光伏幕墙。
据笔者了解,目前晶科BIPV组件产品最高效率达20.36%。以某大楼项目为例,进行发电量模拟,年发电量达到4324.1MWh,可节约0.172万吨标准煤,折算年减排二氧化碳0.430万吨,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创新不止于记录
持续的创新能力与产品力,是一个领先企业必备的核心素质。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自2009年以来,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近90%。成本的下降,首先得益于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各种产品的规模化推广投放。
过去数年,晶科能源的全球化布局和高效产能的进击可谓疾风骤雨,其团队的执行力用“铁血”形容并不为过。纵观这家龙头企业过去数年来参与或主导的活动,其主题均基本围绕“高效化”、“技术变革”与“场景应用的新时代”展开。
与此同时,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也让晶科能源多年来不断巩固研发领域的声誉,完成了多次行业领先的硅片、电池和组件技术迭代。晶科能源研究院所研发的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5.4%,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也是晶科能源自2020年7月以来第三次打破此项世界纪录。
事实上,和同行押注某一技术不同,晶科能源貌似更务实、更灵活,或者说更客户导向与市场导向。在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看来,没有什么技术是好或者不好,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单瓦成本就是好,能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就是好,而不是我们自己觉得或者我们自己宣传什么好什么不好。”
钱晶表示,进入光伏领域后,晶科坚持研发要“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并存,即对于长期的前沿技术的发散性探索研究,而对于中短期要注重研发的量产可行性和商业价值考量。回头来看,对于每一个关键技术的把握,晶科都是非常精准的。
“2016年,我们用当时最先进的PERC技术,以2.42美分一度电价格中标阿布扎比1.17GW项目;2020年以PERC双面再次拿下中东另一个2GW项目,中标价格1.35美分,一毛钱不到一度电,第二次创下电价最低、单体项目容量最大两个世界纪录。现在,利用最新的N型TOPCon技术,晶科有望将全球最低电价推至1美分以内,这些都与晶科在光伏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分不开。”钱晶如是说。
在2021年上海SNEC期间,晶科能源就发布了多款全新产品,包括全新Tiger Pro系列415W高效光伏组件、晶科BIPV系列产品以及晶科全新智能光储系统。从产品应用场景考虑,晶科能源在巩固光伏组件领域领先优势的同时,最近两年正大力推动“光伏+”业务板块的落实,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此外,在2021年SNEC上,晶科能源结合全球户用屋顶市场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客户偏好,推出全新Tiger Pro系列415W高效光伏组件。该组件最高功率可达415Wp,最高效率达到21.3%;凭借1.1米的组件宽度,1.72米的高度以及22kg的组件重量,甚至可实现单人搬运操作。更小的组件尺寸,更大的组件功率使得Tiger Pro系列415W组件已成为当今分销市场的选择。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晶科能源的战略会上,这家龙头企业便为未来3-5年的发展定下了整体目标与蓝图,其中的产品维度:极限功率冲击600瓦;能量密度、长期可靠性、以及单瓦成本、可制造性以及规模化可行性是考量新技术商业价值依据;多技术融合替代单一技术;采用波音模块式客制化生产,平衡规模和成本,以满足客户需要。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曾表示:为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给业内带来更具竞争力产品的同时,也为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晶科能源还将从产品销售、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市场布局四大方面着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单多晶的切换还是四川乐山、云南楚雄等最新先进产能的进度,都足见晶科近乎强悍的执行力,也确保了公司能早期洞察行业技术和市场趋势,在最有效和最灵活的环境中执行不同阶段的战略计划,并以结果为导向的至上而下贯彻执行,直至准确准时地进行高质量交付,从而保证业界领先的技术资格和优质产量。
铸就数万虎狼之师
对于即将成立十五年的晶科能源而言,最宝贵的资产到底是什么?
李仙德的答案是“人”。让这位自称“很擅长战斗的”的企业领导人最“得意”的,就是为晶科能源打造了一只万人规模的 “虎狼之师”。
笔者统计数据发现,晶科能源手下“虎狼之师”规模首次突破了2万人大关,2020年末其员工规模达24361人,同比增长了60.32%,十四年间员工规模约增长了24倍以上。
晶科团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在光伏行业广为人知。比如,晶科能源乐山2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其团队仅用了100天时间便实现一期点火生产,二期签约。
正因为拥有执行力极强的“人”和团队,晶科能源才得以无往不胜。如今,晶科能源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12个全球化生产基地,23个海外子公司;团队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李仙德曾判断下一个十年的一个关键字是“颠覆”。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冲向未来能力的公司?除了企业战略上的方向和定力,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速度和强大的执行力,“如果我们不比别人聪明,至少我们要比他们快,比他们能100%的贯彻,120%的执行,150%的行动,200%的交付,现在、立刻、马上。”
所以,要瘦身,不能让企业变成中年油腻男。
打造资本新航母
众所周知,光伏是一个重资产行当,企业若是想在光伏占据优势地位,动辄需要数十亿,乃是上百亿的资金投入才有可能,所以这个行当具有很高的资金壁垒,在企业竞争中,尤为考验企业的资本实力。
纵观中国光伏发展史,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路线的变化等,几乎所有光伏企业一直在扩张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自身几乎没有什么资本积累,实际上,所谓的比拼资本实力,多是比拼企业持续融资能力。
晶科能源的资本实力如何呢?
或许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2018年-2021年三季度末,晶科能源净筹资合计为138.83亿元,其货币资金储备从2018年末的81.06亿元增长至2021年9月末的157.16亿元,增幅达93.88%;截止2021年末晶科能源资金净值(货币资金-短期有息债务)达33.36亿元,处于净现金状态,资本实力位居行业前列。
而此次成功登陆科创板,必将对晶科能源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首先其将从资本市场募集数以十亿计的庞大资金,资本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极大提升。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晶科能源未来仍拥有非凡的想象空间,其无论在产业布局、还是资本新战略都值得期待,我们对此也将持续关注与报道。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