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行业正变得异常火爆,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内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石大胜华股价屡屡创出新高”。面对行业高景气,碳酸酯行业资深人士日前接受采访时,对碳酸酯的未来却并不乐观。
扩产竞赛、不同工艺路线的厮杀,将使得碳酸酯行业固有格局被打破。碳酸酯正在加快从一个精细化学品变成大宗化学品,过剩风险正在加剧,头部公司也面临被赶超风险。这是该业内人士的担心所在。
产能格局生变
在碳酸酯行业,石大胜华凭借7.5万吨电池级碳酸酯产能独占榜首,占电池级DMC供应的一半以上,也成为了这一轮碳酸酯景气周期中最大的受益者。日前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38亿元-2.68亿元,同比增长13.42倍到15.11倍。而去年全年公司净利润也只有2.6亿元,一个季度净利润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毫无疑问,电池级碳酸酯系列产品的价格上涨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短期供求关系引发的价格上涨背后,行业内企业疯狂的产能竞赛已经展开。据统计,从目前在建及已有规划项目来看,未来3年-5年,碳酸酯新建项目产能超过400万吨/年,将远远高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规模化企业石大胜华、海科新源、浙江石化及利华益等,以及相对产品结构单一的山东德普、榆林云化、中科宏业、泰兴泰达等均有扩产项目或技改增产计划。
资质门槛渐弱
业内人士介绍,DMC按纯度可划分为工业级和电池级,工业级DMC主要用作汽油添加剂、生产工程塑料PC等,电池级DMC是主要的锂电池电解液溶剂。
持乐观态度的观点认为,电池级碳酸酯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门槛,需要通过下游用户的复杂验证程序,大量的新增产能只能在工业品级的碳酸酯领域厮杀,会给目前存量的电池级碳酸酯供应商,如石大胜华、中盐红四方等企业带来较长时间的舒适期。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所有的护城河都可以被洞穿,特别是在供应紧张情况下。一旦其他厂家的产品技术指标获得突破,认证的时间成本可能就会变成伪命题。
有报道显示,华鲁恒升的DMC品质进一步提升,已经可以满足电解液溶剂EMC/DEC的生产要求。未来华鲁恒升有望进一步提高精馏能力,产品有望达到电池级以上水平。
成本决胜未来
扩产大军中,工艺路线也日趋多元。目前市场主流的碳酸酯生产工艺为酯交换法,酯交换法生产DMC主要分为环氧丙烷法和环氧乙烷法,环氧丙烷价格长期保持高位,给环氧丙烷工艺路线厂家带来很大成本压力。而环氧乙烷价格稳定且相对较低,是目前酯交换法中认可度更高的工艺路线。
目前已投产项目中,奥克股份采用环氧乙烷路线生产溶剂DMC,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
除石油化工路线的酯交换法外,煤化工路线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工艺路线,原料成本低,装置规模灵活。
目前,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已经通过技改形成5万吨碳酸酯产能。根据中国招标采购网信息,公司于2020年11月就乙二醇车间碳酯改造项目土建施工进行公开招标。改造后,华鲁恒升将新增30万吨/年的甲醇氧化羰基化DMC装置。中金研究报告指出,以合成气为原料的非酯交换法路线在成本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碳酸酯行业产能扩张,不可避免由精细化学品变成大宗化学品,成本将成为未来竞争最重要的因素,工艺路线决定了成本的下限。煤化工路线坐拥成本优势,在激烈竞争中的优势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