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曾鸣: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要求、工作前提、有效路径、核心驱动与监管考核

   2022-01-20 互联网中国空分网1360
核心提示: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提高终端综合能效是高质量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两者的本质都是提高我国终端用能的综合能效。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传统以大规模能源资源投入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综合能效长期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同时也催化产生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要求的提出,都是为了通过清洁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更高效的体制机制改革,转变以资源投入换经济增速的粗放发展模式,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能效并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与其他污染物排放。

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前提

以煤为主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仍将扮演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会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肯定了煤炭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煤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1%,发电量占比约为60%。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以来,各地区、行业、企业纷纷响应,发布各自的行动方案与发展规划,但也出现了去煤电“一刀切”、不计成本去煤减碳等现象,想“毕其功于一役”,这种现象本质上忽略了煤炭对于各行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作用。会议强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认清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将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发展方向。

统筹落实多能互补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路径

多能互补是统筹协调煤炭等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优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提升用能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会议强调“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其深层次含义就在于整合煤炭等化石能源资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通过异质能源子系统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仅仅关注于某单一品种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应注重传统电源与波动性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协调互补,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科学安排煤电等传统电源,强化电源侧的灵活调节作用、优化电源配比,确保供应侧电源送电的可持续性。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驱动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重点做好能源生产、消费领域产能、储能与用能关键技术的创新攻关,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复杂电网运行控制、可再生能源高效发电、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电等关键技术将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期间的重点科研方向;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智库、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优势,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并在创新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维度更加注重基础应用,不断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与产学合作,鼓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解决我国能源领域的重大科学、实践问题。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能源领域监管方式的重要转变

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原料用能应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是为了防止原料供应短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二是为了稳定以原料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品的价格,防止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意在强调碳减排是能源转型的重点,而这次被明确区分出来的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其作为零碳的清洁能源,应该被支持鼓励,但新能源的发展和消费总量也要进行适度控制。主要原因在于风电、太阳能发电也存在设备成本、系统安全保障成本、土地资源成本等投入,超前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也不符合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因此,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也应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统筹能源供应“安全、经济、低碳”三个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曾鸣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